第A01版: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我市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本报记者 李超

看到有人落水,目击的少年没有冒险下水,而是迅速喊人,最终落水者被成功救出。12月3日,市一中东校区初二学生翟晨铭用“教科书式”救人法,挽救了一个生命,也传遍网络赢得无数点赞。

“7·21”新乡暴雨洪灾中,市铁路高级中学学生张德琳喊上好友高培栋一起划着皮划艇去救助被困的群众,通过摆渡帮助13人安全通过积水区域。

“他平日里助人为乐,满满的正能量……”两所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主任,面对记者采访给出了相同的结论。

春晖无私,草木承泽。

我市始终突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立足实际、固本强基,围绕主题、丰富内容,创新形式、优化服务,不断夯实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根基,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古代学童入学前,启蒙师长都会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寓意开启智慧,从此眼明心亮,发奋读书。

新乡学院附属中学二(10)班李洺锋忘不了去年自己作为一年级新生入学的场景:入班前,班主任陈艳辉用朱砂毛笔点中额头,自己感到凉凉的、麻麻的,耳边回荡着老师的祝福和父母的叮嘱。

一年多过去了,李洺锋通过跟随市红十字义工之家助老志愿服务队领队“中国好人”毛山林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知道了城市的角落里有不少陌生的爷爷奶奶在独自生活着,他们需要有人常去看看。

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使之贯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全过程,这既是首要任务,也是时代课题。

为此,我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纳入学校总体规划、融入教育教学管理,要求所有课程都必须明确德育点,把德育教育与知识传授结合起来,把情境设置与参与体验结合起来,把素质评价与成长记录结合起来,收到了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爱心不以山海为远,希望照亮前行之路。

高新区道清路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惦记着云南省宁蒗县西川乡中心完小的233名少数民族学生,他们身处大山之中,上学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寒冬时节,风雪难捱,但是他们凭借坚韧的信念始终刻苦读书。

1元、5元、10元……老师化身“会计”,忙碌地清点着义卖的善款。为了帮助山里的孩子们改善学习、生活条件,道清路小学精心组织了一场爱心义卖捐赠活动。每个班级的摊位上都摆放了琳琅满目的物品,可能这些物品不是最贵重、最精美的,但却是最温暖人心的。

依托“家长学校”平台,我市采取“社区+家庭+志愿者”的方式,定期开展讲座、组织亲子活动,开展各类活动1100余次,2000余户家庭积极参与,积极探索适应未成年人成长的思想道德建设规律和教育模式,把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性与实践活动的生动性多样性统一起来,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

今年1月至11月,我市参与 “城市清洁”“勤俭节约”“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等社区实践活动的未成年人志愿者达1万余名,活动650余场次,使未成年人的思想品格得到提高、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

“从抗美援朝志愿军战斗英雄张计发到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肖思远,深刻揭示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11月17日,在新乡广播电视大学举办的新乡市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念党恩跟党走”讲红色故事的比赛现场,新乡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李瑞睿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党课,从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讲到刚刚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的肖思远烈士,感动了现场师生。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听完党课,现场学生激情澎湃,握紧右拳,喊出了发自内心的最强音。比赛现场掌声雷动。

坚守立德树人信念,担当教书育人使命,培养新时代的追梦人,是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落实、落细、落地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将思政落实在日常教育中主动发声,形成维护、传播主流意识的高度自觉和共同担当。

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讲堂,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每月开展一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讲堂,固定场所,统一背景,设置标识牌,组织领导、规章制度等上墙,按照统一流程推广复制。每个主题词按照讲内涵、诵经典、学典型、说践行、谈感悟、许诺言等环节进行。

鼓励各学校积极开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编写《新乡市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并下发至各学校,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有教材、校本课程的有机融合。

截至目前,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讲堂暨党史学习会共进行320讲,共完成40831场。

健全“三结合”教育网络,始终注重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社区的平台作用,做到在工作安排上相互衔接、在教育内容上相互贯通、在教育渠道上相互补充,形成了社会化、开放性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格局。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市在开展“四点半课堂”的服务基础上,增设特色项目“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推出线上家庭教育微课堂,建立学生课后“关爱之家”,解决了2.6万名学生放学后无人看管等问题。

我市中小学课后服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案例。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11月1日,市铁路第二中学以“留下青春最美的样子”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国旗下讲话”系列教育活动。在升国旗仪式现场,数千名师生齐声诵读《容止镜箴》。让学生在诵读中反思,进而规范仪容仪表,立起青春的“仪表美”模样。

让学生参与进来,突出讲话的主体性;让内容丰富起来,突出讲话的针对性;让形式活泼起来,突出讲话的创新性;让学生行动起来,突出讲话的实效性。“国旗下讲话”火起来了。

“国旗下讲话”是升旗仪式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我市每所学校每周的一件大事。利用升旗仪式充分发挥“国旗下讲话”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其真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巍巍太行,滔滔黄河,孕育了新乡先进群体。

这些年来,我市通过开展“小手牵大手、共走文明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童心向党”“国旗下讲话”等主题活动,使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真正内化为未成年人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同时,根据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和接受习惯,注重运用身边典型来开展明理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养成能力。

每年广泛开展新乡市“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进行网络直播,其页面点击量达60多万人次。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组织协调新乡日报社、新乡广播电视台等市级主要媒体对评选出的“新时代好少年”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并将其纳入公益广告整体宣传,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在牧野广场建设新乡市“新时代好少年”广场,在新乡文明网制作带有事迹和视频材料的“新时代好少年”专题,持续提升宣传热度。邀请新乡市书画艺术家把获评“新时代好少年”的先进事迹创作成连环画故事书,并印制4万册发放到全市中小学校进行宣传教育,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见贤思齐、学习先进。

截至目前,全市共推选校级“新时代好少年”1950名,推选市级“新时代好少年”78名。我市闫庚申、赵晋豫、路子宽、朱语晗4名同学被评为“河南省新时代好少年”。其中路子宽以“增肥救父”的感人事迹入选2020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

我市“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和“河南省新时代好少年”获评人数均居全省前列。

为有源头活水来

新乡的教育在未成年人身上,新乡的未来也在未成年人身上。

为让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体验文明,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我市持续实施教育环境洁净工程,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和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净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以中华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为切入点,倡导文明过节,“讲文明、树新风”,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相结合,组织开展适合未成年人参与的、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节日活动,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推动全市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迈向新台阶。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我市高度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工作,组织各级心理健康辅导服务站、“新老师”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及筛查,并根据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团辅活动,促使学生在自我认知、学习认知、生活认知中探索自我,调整改善同学间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持续开展“道德实践、文艺支教、科学体验、心理辅导、亲情服务”进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全市各校开展文学欣赏、音乐、舞蹈、书法、工艺制作等特色活动。组织全市省级以上文明校园和大中专院校,组成乡村学校少年宫“快乐成长”志愿服务队,邀请专业教师、演艺团队、志愿团体等定期到乡村少年宫开展志愿服务和培训。

我市已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288所,其中中央和省专项公益金支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132所,实现全市所有乡镇全覆盖。各级部门共征集少年宫优秀特色创新案例25个,组织开展成果汇演135场(次),并在新乡文明网制作专题进行展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比浚其泉源。”

我市积极推广新乡市“出彩河南人”楷模发布厅进校园活动。邀请茹振钢、赵化录、刘富鹏、宋云天、郝莺歌等先进典型参加发布活动,面对面与广大师生交流,为学生上了一堂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直播视频点击率高达21万人次以上,有效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实现典型宣传和思想引领的有机统一。

我市注重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提升师生文明素养。并强化动态管理,建立退出机制,每年组织开展市级文明校园“回头看”,对测评不达标的学校给予停牌或摘牌。同时根据上级工作部署,提升标准要求,每年对考核标准进行修订,在校园广泛开展文明班级、文明食堂、文明宿舍、文明学生等文明“细胞”创建活动,调动师生全员参与。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全国文明校园8所,省级文明校园(标兵)32所,市级文明校园126所。市、县两级文明校园创成率分别达到55%、94%。

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已成为新乡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全市已掀起了文明校园创建的高潮。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站在2021年建党100周年的历史时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拥有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的新乡市,必定持续抒写着新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