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探缘祥符调与清河集

2021年冬月伴着蓝天暖阳,在市政协原副主席赵秀志的引荐下,我们一行3人来到封丘县清河集。在村党支部书记张洪州带领下拜望了天兴班创始人许长庆后人许洪亮(85岁)、祥符调陈派传承人关小凤、张自会、张合超等人,深入探寻了祥符调在清河集的渊源传承发展。

祥符调发源于封丘县清河集,因清河集古属开封祥符县而得名。是豫剧的源头和一个重要流派。

封丘县作为豫剧发祥地之一,历史上的豫剧界高手、名伶冠益中州,大多数都出自于清河集“天兴班”。清乾隆年间,清河集村许长庆(外号许老六)始创豫剧科班,培养出众多名演员,形成了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流派。到清光绪年间,先后共办“天兴班”等8个科班。当时盛誉中州大地的李剑云就出身于清河集科班。民国时期,从清河集科班培养出来的杨金玉又办起了“义成班”,1938年,郭中办起了“民乐班”,培养出杨玺等演员。新中国建立前夕,1948年年底北叶寨村、高产角村、蔡顶村等办起了科班,像名噪豫北的孙平和就是“蔡顶村科班”培养出来的学员。1949年封丘县诸家豫剧科班在名旦孙延德、阎彩云、陈素真、常金香、名生张子林(小妖怪)、筱火鞭(王金玉)、杜保兴(艺名独药罐、小老虎)、名丑田庆元、名旦大鳖妮(扬凤书)、名花脸张连生等任教和亲授下,把封丘县豫剧唱腔熔五大流派为一炉,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许家班历经浮沉,最兴旺时演员达到四五十人,一票难求,演出的经典剧目有《三上轿》《宇宙锋》《春秋配》《梵王宫》《三上关》《涤耻血》《霄壤恨》《雷峰塔)《白蛇传》《凌云志》《黄鹤楼》《喜荣归》等360多部,演出区域达到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

“文革”时期传统戏式微,许家班面临人员、演出服装道具流失严重,无戏可演的境地。对戏曲的热爱和坚持让许家班艺人矢志不渝,在困境中不断寻求突破与发展,由传统戏转向现代戏。演出《红灯记》《渡口》《沙家浜》《海港》等现代戏剧目。1978年,清河集许门后代许洪昌把老艺人组织起来,成立清河集半职业剧团。1999年,清河集村许洪振投资20余万元,在村中建起露天剧场。2007年,在许洪振倡导下举办“祥符调发展研讨会”,成立祥符调戏校,组建祥符调剧团,并诚聘关灵凤为戏校名誉校长及业务顾问。以师带徒和以团代校的形式是祥符调这一豫剧流派主要的传承方式。

据许洪亮老人和清河集村党支部书记等人回忆,清乾隆时期许家班班主许长庆祖辈上爱看戏,在家里组织过教戏、学戏活动,培养过戏曲演员,到了许长庆之父许凤麟先生这一辈酷爱戏曲,他在自家管吃管住管穿衣,收留社会上的流浪儿、叫花子、车夫等孤苦无依的穷苦人学习戏曲,学员可以在此学习演出,也可以随时离开。许长庆从小耳濡目染,对戏曲有浓厚的兴趣,把松散的自发组织,变成了有组织有纪律的戏班。后邀请名旦祥符调一代宗师孙延德来教学,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戏曲人才,从唱腔、表演、剧目等对祥符调不断革新,名声大噪,红极一时。演出区域遍布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优秀的演员有红极一时的豫剧祥符“五朵云”:李剑云、时倩云、阎彩云、林黛云、贾碧云均出自他的门下。省城开封一带的名角儿,大都是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孙延德更是开创豫剧不收女演员的先河,招收陈素真为徒,陈素真是豫剧第一代女演员,为祥符调发展壮大革新作出了卓越贡献。陈大师德艺成就彪炳千古著者甚多,考虑到本篇主题和篇幅,笔者心怀高山仰止之情这里不再赘述。为传播豫剧艺术事业陈大师收徒众多,在此主要介绍关灵凤。

关灵凤老师原名叫关二凤,灵凤是陈素真给取的。关灵凤1945年拜陈素真为师,是陈素真大弟子也是干闺女。关灵凤双目失明仍坚持练功和演出,北京报纸称她是“豫苑中的苦菜花”。关灵凤作为陈素真高徒,祥符调传人,继承了陈派唱腔艺术,并使之发扬光大。关灵凤教授徒弟传播陈派艺术,其中不得不提到关小凤。

关小凤,原名张秀党,原阳县人,在恩师义母关灵凤先生的倾囊授艺下,很好的传承了含韵、波颤音、装饰音、真假声的有机结合等祥符调陈派衣钵,将《三上轿》《三上关》《宇宙峰》《喜荣归》《春秋配》《佘太君点将》等剧目进行了全面的传承、推广和弘扬。后谨遵恩师义母之命为继承发扬祥符调,扎根到清河集,全家5口人租住在封丘县逼仄的两室内。她卖掉自己的房子投入到祥符调天兴班豫剧团发展中来,自掏腰包购买音响、戏服、装修舞台等。她常说一句话,“有人说我傻,但我这人就是轴,我心里一直想着义母恩师的那句话,要在清河集好好把祥符调传承发展下去。”

2015年10月16日,关小凤自筹资金挖掘、整理、复排的祥符调经典剧目《三上轿》《宇宙锋》《春秋配》被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录入国家数据库。

自2017年到清河集学校义务授课,她培养的学生多达200余名,其中13名学生有幸参加了河南电视台“梨园频道”2020年戏曲春晚,26名学生参加了封丘电视台2020年的春节晚会。

近年来,关小凤在清河集村“两委”大力支持下,贷款建立了“豫剧祥符调展示馆”。到处收集老剧本,旧的服装、道具,老音像资料,老前辈们留下来的遗物等,全部把它充实到了展示馆。并把清河集“祥符调大舞台”重新装修,把它保护了起来,要像郑州的“大石桥有戏”那样,在清河集祥符调大舞台上搞演出活动,做成周周有戏,来更好地传播、推广和弘扬祥符调戏曲艺术,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培养和积累热爱戏曲的观众群,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并爱上我们的祥符调这一传统戏曲文化瑰宝。目前,由关小凤所继承的祥符调天兴班豫剧团依然在传承着祥符调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常年扎根在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大力宣传、推广、传播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祥符调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着不懈努力。

“我的恩师关灵凤先生多次给我说,戏曲的传承和发展一定要从娃娃抓起,绝对不能让它断代,要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传到千家万户,所以,传承戏曲艺术是我的责任、义务和使命,感念师恩,心存使命。”关小凤说,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戏曲、喜欢戏曲、并爱上戏曲,若干年以后,让我们的子子孙孙还能欣赏到精美绝伦的传统戏曲艺术。

(新乡市艺术创作研究所郭补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