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中心医院东院区急救中心正在救治患者
□刘萍 张楠 勿忘 文/图
市中心医院东院区门诊大楼南广场东侧,并排停放的4辆崭新的救护车,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只要接到出诊指令,它们就会马力全开、警笛长鸣,搭载着医护人员,风驰电掣般飞驰到患者身边,演绎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
12月3日上午,我们来到东院区急救中心走访。
进入急救中心时,大门外的保安对来者要进行初步问询;进门后,急诊发热预检分诊台的医生和护士会对来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测量体温、查看健康码和行程码,处处彰显出急救中心抗疫工作的规范和严谨。
东院区急救中心占地约4000平方米,一个个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给予了无数患者新的生命;一尘不染的长长的走廊,承载了患者与家人的期望。
在热情的护士、保洁员、医生的接力指引下,我们顺利见到了急救中心主任曹军。
经过交流,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曹军心中的期望:要把集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重症监护为一体的东院区急救中心,打造成挽救一方急危重症患者生命的靠山。
(一)
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急救中心)成立于1980年,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于一体的救治中心,同时是国家卫健委国际紧急救援中心新乡分中心、河南省A级急救站、河南省“五一先锋号”示范急救站、河南省青年文明号单位、新乡市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新乡市急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单位。
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分为东西两个院区,实行统一管理,共拥有医护人员159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医护人员10名。
目前,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初步向东院区急救中心调派了30多名医护人员,下一步还会陆续充实两个急救中心的力量。
东院区急救中心位于门诊大楼东侧,设有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儿科、急诊妇产科、急诊抢救区、急诊重症监护区、急诊综合病区、急诊留观区,及急诊CT、急诊磁共振、急诊彩超、急诊DR(数字化x线摄影)、急诊检验、急诊药房等配套单元;设置急诊抢救床位8张、急诊重症监护床位12张、急诊病房床位45张、急诊留观床位20张;拥有先进的“一卡通”电子分诊系统、院前急救电子工作站、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输液泵、网络心电图机、床旁快速生化检测仪、血气分析仪、电子气管镜、亚低温治疗仪、洗胃机等各类急救设备;配备有各种型号救护车4辆, 24小时处于应急状态。
急救中心擅长各种中毒、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猝死、中暑、自缢、淹溺、触电、急性创伤等疾病或突发情况的救治;已形成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重症监护三位一体化的急救模式,能够在本区域内第一时间完成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急救中心先后荣获各类省市技术比武第一名10余次、新乡市“五一劳动奖章”3枚。在参加抗击“非典型肺炎”“汶川大地震”救援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均有突出表现,受到政府和社会的赞誉。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之际,急救中心在市中心医院统一部署下,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共转运确诊及疑似新冠肺炎患者27人次,预检分诊发热患者3857人次、出车接诊发热患者555人次、抢救发热患者360人次,无一例漏诊、无一名工作人员感染,实现了“零漏诊、零感染”。
2020年,急救中心门诊量、为各专业科室收入各类住院患者,同比双双实现了5%以上的增长。急救中心医护人员还发表科研论文5篇,荣获专利证书8项,圆满完成了临床教学工作。
在此基础上,急救中心2020年的多项工作受到上级褒奖。护士长张继伟荣获新乡市“抗击疫情记功人员”、新乡市“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医生杜慧清荣获河南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急诊抗疫先锋”荣誉称号;护士杜亚楠荣获“国药优秀护士”荣誉称号。
(二)
在采访中,我们通过曹军的介绍对东院区急救中心的运行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
目前,东院区急救中心每天24小时处于工作状态。从东院区开诊到11月29日,共接待门诊患者1400多人,为各专业科室收治患者360多人,成功救治了多名生命垂危患者。
11月15日,封丘县的S先生因“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由某县医院转至东院区急诊重症监护区。患者来诊时处于昏迷状态,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情况危急。急救中心医护人员立即为患者制订了规范、翔实的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其间,患者病情几度恶化,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下逐渐神志转清,脱离了呼吸机支持,各项生命体征稳定,于12月3日脱离生命危险,转入急诊综合病区继续治疗。
另一位因“消化道出血”前来求治的中年患者也是从县区医院转来的,同时患者还患有“肝硬化、肠系膜动脉血栓、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病情危重复杂,生命垂危。经过东院区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几个昼夜的全力救治,终于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东院区急救中心之所以能够在抢救垂危患者方面得心应手,一是由于医护人员德医双馨,二是拥有一流的医疗设备和工作环境。
曹军告诉我们,为适应急诊工作需求,东院区急救中心就像一个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医院,可以完成“一站式”救治。该中心拥有各类病床85张,病床前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及吸氧、负压吸引等仪器应有尽有,还配有双臂吊塔(双臂吊塔的双臂末端配有放置医疗设备和药品的小型平台,可以根据急救患者的需求灵活移动);拥有高端的CT、核磁共振、彩超、DR、检验等检查设备及药房、收费等配套单元,让急诊患者不用再东奔西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关检查和救治。急诊抢救区、急诊重症监护区既有机分开,又有通道相连,方便了患者区间转运。隔离抢救间设有隔离前室、抢救间、隔离后室,在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的同时又能完成疫情防控工作。为了方便患者家属,东院区急救中心专门设立了患者配餐间和家属谈话间。为便于医疗器械的存取,保证仪器的清洁无毒,东院区急救中心还设有仪器间、仪器处置间、内镜清洁消毒室、污物间等几十个专用房间,就连患者的大小便,也有专门的消毒器处理,保证其干净整洁。
(三)
在采访中,我们既能感觉到东院区急救中心扑面而来的现代化气息,又看到了东院区急救中心充满人性化的设计,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曹军及其同事们的前期付出。
曹军,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新乡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1995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进入市中心医院工作后,一直从事急救和重症监护工作,加班加点,是他工作的常态;工作“不年不节”,是他多年的习惯。他常说,既然选择了急诊和重症监护工作,就必须全力以赴挽救患者生命。
辛勤耕耘,收获硕果飘香。曹军先后获得省市级科研成果3项、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他擅长各种急危重疾病、中毒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分会常委、河南省医院协会急救分会常委、新乡市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副会长等10项学术职务;2008年至2020年,他先后获得省卫健系统“先进个人”、市卫健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最美新乡人”、省急救大赛三等奖等22项荣誉。
曹军钟情急诊急救事业,对东院区急救中心建设甘愿倾注一腔心血。2016年,东院区急救中心还在建设中,室内漆黑一片,地面坑洼不平。他带领同事头戴安全帽,手拿手电筒,多次进行实地勘察,根据相关制度和工作需求,对急救中心布局提出修改意见。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改造,曹军决心自己手绘改造图纸。对施工图纸一窍不通的他,从学习看图开始,一遍一遍往工地跑,对着施工现场看图改图,一米一米地反复测算,让有限的面积发挥最大的功能。查阅资料、请教专家、与施工方沟通,图纸改了一版又一版,终于,一座现代化的急救中心蓝图跃于纸上。
提到上述这些,曹军不无感慨地说:“东院区急救中心改造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仍有一些地方未尽如人意。比如急诊抢救区,原布局分为内科抢救区、外科抢救区,仅有100多平方米,不利于抢救工作的开展。改造后,内外科抢救区合为一处,扩展到了300平方米。但是如果能扩展到500平方米,就能够承担起更多的抢救工作了。”
东院区开诊前,曹军虽然在西院区忙碌,但始终没有放松对东院区急救中心建设进度的关注。东院区急救中心的电路接通后,曹军带领大家检查线路、开关、插座,仅插座测试这一项,就楼上楼下试了3天。
接到东院区开诊时间确定的消息后,曹军不等不靠,和张继伟一起带领十几名医护人员接收设备、调试性能,摆放物品、布局房间,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东院区急救中心的开诊准备工作。
曹军他们从西院区往东院区搬迁的一幕,正好被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孙来广看到。孙来广了解到实情后说,共产党员和医务工作者,就是西院区持续发展、东院区迅速崛起的脊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