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不将今日负初心

李辉 (新乡市)

这几十年来我喜欢笔耕,对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的诸多文字,都习惯将其剪下,连同报头贴在本子上。我将这些作品剪贴簿视如农人劳作后收获的容器,譬如粮仓、粮囤之类,颇有春忙盼苗长、冬闲品谷香的情致和质感。敝帚自珍,日久生痴,竟在书橱内摞起厚厚的十多本。闲时翻之,创作流年自然是五味杂陈。

在党的百年华诞即将来临之际,优秀共产党员、林业科技专家张庆连计划整理印刷《我的人生路》之十一:《新闻报道见证初心》。这是他的系列资料丛书。丛书如丛林,始终弥漫着一位老林业科技专家对事业的眷恋和激情。永恒的青春和记忆在树林里,也在记载他历史的这部报林里。翻阅265页的《新闻报道见证初心》,能清晰读出张庆连一生都把青春韶华、桑榆晚年倾情献给了牧野大地。当张庆连想让我为此书作序时,我的作品剪贴簿和这部《新闻报道见证初心》似乎有了灵魂的呼应和共鸣,精神的血脉和树林的根系相融交织,驱使我不敢怠慢,有了从这片新闻的报林里寻找初心、接受理想信念洗礼的神圣之感。

文脉凭道承继,史志接薪传递。从《河南日报》1977年4月2日在一篇消息里提到张庆连“为了搞好榆树科研工作,利用寒假先后到辉县宝泉水库和鄢陵实地观察良种榆树生长情况”,到《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7日头版头条刊发《习近平会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消息,张庆连接受表彰走进荣誉的殿堂,其间时空跨度42年,不由得让我联想起国内一座座巍峨入云端的跨径斜拉桥。从新闻报道中选取的58篇文章,如同一道道钢丝斜拉索,让张庆连农林科技的事业之桥显得如此坚固,在各种荣誉面前具备承载能力,注定能经得起时间岁月的检验。

最近,网络流行词最火的恐怕就是“躺平”二字了。“躺平”,字面意思是什么也不干,就像咸鱼一样躺着。“躺平”,指的是一种低欲望、低消费以最低物质生活水平活着的生存方式。对年轻人中流行的“躺平”,我不愿置喙,倒是由“躺平”想到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袁隆平。为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为了实现“禾下乘凉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袁隆平院士从不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直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已是七十六岁高龄的张庆连,和袁隆平院士一样,也是经历过不堪回首的饥荒时期,看到榆树叶救了不少乡亲,张庆连从小就对榆树有着深厚的感情。当了一名林业技术员后,他就暗下决心,为百姓培育一种品质优良的速生榆树,满足当时的生产生活需要,造福百姓。他以执著追求书写了一部无悔人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政治品格、为民情怀和精神境界。在我眼里,张庆连从没有“躺平”过,他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将自己一生所学服务于广大农民朋友,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展现出新时代退休干部的良好精神风貌。

从没有“躺平”过的张庆连,其实就是一棵不忘初心的树。在这部《新闻报道见证初心》第158页,收录了我2019年6月27日在《新乡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的通讯《一棵不忘初心的树——优秀共产党员、林业科技专家张庆连半个世纪的绿色梦》。在这篇通讯中,我礼赞他似一棵不忘初心的“箭杆榆”,勤学善思,刻苦钻研,富有一种绿染大地、魂系梦想的中国气质;礼赞他似一棵眷恋大地的楝树,忠诚于党,服务于民,富有一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中国品格;礼赞他似一棵笑迎金风的银杏,奉献余热,晚霞生辉,富有一种桑榆非晚、不负韶华的中国风骨;礼赞他似一棵根向下扎的泡桐,艰苦奋斗,廉洁自律,富有一种两袖清风、凝聚正气的中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共产党员岂能“躺平”?只要一颗赤子之心还在跳动,就永远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就会以一棵信念之树的姿势,将血脉深情地融进这方故土,紧连这方大地!

“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初心”。读唐朝官员魏扶的这首诗,我对“初心”有了更深度的领悟和思索。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一条红船一路劈波斩浪,朝着辽阔美丽的彼岸矢志航行。在林业科技的绿海中,在张庆连宽阔无垠的心海里,也注定有一条红色的船,承载着红色基因、初心使命,在时代浪潮中矢志航行。红船观澜、鞭策激励。愿这部《新闻报道见证初心》扬起信念的风帆,高高立在我们的心头,激励我们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向忠诚实干的共产党人看齐,始终矢志不渝、肩负使命,战胜风险、拼搏奋斗!

(此文为《新闻报道见证初心》一书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