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市二院骨科二病区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柯大爷(化名)成功实施椎间孔镜手术,解除了他多年的腰痛病。
柯大爷今年86岁,年轻时家里经济困难,他又是长子,早早承担起家里负担,每日都是重体力劳动,常常累得腰痛。他四十多岁开始反复腰痛,休息后症状稍有缓解。他五六十岁有过几次腿上窜疼,两条腿都出现过,严重时抽筋、麻木,不能下床行走,只能侧着身子在床上躺着,时间长了腰痛得更厉害,只能强忍疼痛起来小幅度活动。但即使小幅度活动,对他来说也常常疼得满头大汗,腿没劲、打哆嗦。
柯大爷曾到大医院就诊,被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需要做手术,术后还得在床上躺半年。邻居们都劝他:“可不敢做手术!腰上都是神经,做不好瘫痪了,后半辈儿都起不了床。”听邻居一说,柯大爷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
但他心有不甘,又看了几家大医院,得到的都是同样的答复。为了避免做手术,柯大爷只要听说哪个诊所、小医院不手术能治病,就跑过去治疗,针灸、小针刀、按摩、膏药、牵引、骶管治疗、臭氧疗法等,但凡听说过的都试过,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没有除根,稍不注意就会旧病复发。
多年来,柯大爷为治疗腰痛想尽各种办法,病情严重的时候大把大把地吃药,就这样一直拖着,症状越来越严重,连走路都不利索。近几个月,柯大爷的病又严重了,除腰臀部疼痛外,还伴有右下肢疼痛、麻木、间断抽搐,行走非常痛苦。长时间卧床后症状更加严重,需忍痛起床活动后才能缓解,前段时间保守治疗一个月效果不明显。无奈之下,家人和柯大爷决定做手术,而且希望做微创手术。但对柯大爷的病来说,微创手术只能缓解症状,而开放手术老人身体又不能耐受。为此,柯大爷一家愁得不行。
当柯大爷的家人听说有位90多岁的老人身体和病情与柯大爷差不多,却在市二院骨科成功接受了手术时,就慕名来到市二院骨科二病区就诊。
骨科二病区主治医师杨德富仔细给柯大爷做了检查,科主任田园召集全科进行了讨论。柯大爷腰椎退变非常严重,存在扭曲侧弯畸形,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钙化,腰椎管狭窄,重度骨质疏松。若要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必须进行手术治疗。考虑到患者不能耐受开放手术,根据患者情况可以行椎间孔镜手术处理主要节段,必要时分次行多节段手术。
柯大爷患有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阵发性心房纤颤多年,曾经在五年前、两年前因急性心梗行支架植入术,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硝酸异山梨酯片、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药物;两次鼻出血住院治疗;一年前因消化道出血住院输血保守治疗;高血压病史5年,未正规监测过血压情况。
杨德富为此咨询心内科医师。心内科医师说,柯大爷心肺功能非常差,而且有严重的冠心病、房颤,两次急性心梗支架放得都十分困难,如果做手术一定要慎之又慎。
术前,麻醉科主任程太平在会诊时认为,高龄患者基础病多、体质差、各器官功能退化、代偿能力下降,特别是心脏和肺脏储备代偿能力几乎丧失。手术的关键点在于麻醉保障工作,由于其要保证麻醉过程和恢复过程的安全平稳,因此给麻醉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和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病人不可挽回的损失。如果要开展手术,麻醉科必须下一番大功夫。
虽然知道手术风险非常大,但想到老人家这么遭罪,子女又想尽孝心,对医生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因此,杨德富制订了严谨的手术方案,拟定了3D模型演练,并得到了柯大爷及其子女的支持。
手术中,只在患者局麻下切开了0.7cm的小口,经专用脊柱内窥镜将狭窄节段骨质去除,突出间盘摘除,即顺利完成手术。第二天,柯大爷就能正常下床活动,腰腿疼痛、麻木基本消失了。
现在,柯大爷已经完全恢复,出院回到家中后,每天都出来溜弯、买菜,定时下楼锻炼,家住三楼没电梯也不用拄拐。邻居都说,柯大爷笑得更甜了,走路更有劲了。
回顾在市二院的手术经历,柯大爷说:“活了一辈子,赶上好时候了。国家富裕了,生活条件好了,看病技术也真不得了,就一个小眼儿,局麻安全没痛苦,聊着天就把我这病治了,术后就能正常下床了。医保报销,我没花多少钱就把病治好了,如果早到市二院做这手术,我也不用白受几十年的罪了。”
(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