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 (新乡市)
前不久,老家的房屋因建设社区需要拆迁。在清理老房子破旧物品时,一件老物件——母亲的纺花车映入我的眼帘。当我看到那台落满灰尘的纺花车时,眼中的泪水随即涌了出来。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余年了,在许多日子里,那台纺花车总在我记忆的深处温暖我,在岁月的长河里缠绵着我的美好。
记得小时候,在那间土坯房里,一盏煤油灯,忽闪忽闪的小火头映照着母亲纺棉花时的动人模样。
我坐在她身边的小木凳上,睁着大大的眼睛,听母亲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蛇传》《蝴蝶杯》等民间故事。几乎每个晚上,我都会偎在母亲的身边,成为她最忠实的听众。
母亲没有文化,听她说,这些故事是母亲小时候姥姥讲给她的。民间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的故事人物成为我学习的榜样,也成为我做人做事的指明灯。
我姊妹六个,我排行老小。在那个年代,父母养活我们六个孩子实属不易,吃喝已经是问题,更谈不上买新衣服。母亲就长年累月纺棉花,制成线,然后织成布,为我们做成衣服。这些衣服,我们要等到春节时才舍得穿。
到了冬天农闲时节,母亲就会安装好纺花车,把棉花揉搓成花裹卷,右手搅动纺花车轮,左手拿着搓好的花裹卷,一送一拉,细线就被抽出很长很长,然后再缠绕在线穗上……
我每次写完作业,便坐在母亲身边的小木凳上,陪母亲纺线,听母亲讲故事。最爱听的还是《岳母刺字》《包公断案》《杨家将》等,这些故事让我从小懂得了家国情怀的伟大,做人清正廉洁的高尚,为人善良的本性,这些思想品德,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扎根生长。
母亲一生生活简朴,为人忠厚贤惠,在我老家口碑很好。
母亲的那辆纺花车伴随了她一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她已七十多岁了,却依然还纺线织布。她说,纯棉的布穿着舒服,铺在床上冬暖夏凉。
母亲纺织出来的床单,颜色艳丽,质地柔软,很受人喜欢,许多朋友也常向我要母亲的“杰作”。
每当夜半更深,躺在母亲亲手纺织的纯棉床单上,总是回想起母亲和陪伴她一生的那台破旧的纺花车。
母亲的纺花车,一天天,一年年,响个不停,它纺出了全家人的希望,织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那吱吱扭扭的纺车声,曾是我儿时听到的最动听的音乐;那许许多多有关家国情怀的故事,已融入我的血液,成为我人生路上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