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发病形势严峻,而且低年龄段近视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卫健委近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
儿童的眼睛和视觉功能是逐步发育成熟的,0岁~6岁是儿童眼球结构和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新生儿刚出生时,视力只有光感,随着慢慢长大,视力才逐渐发育。一般来说,1岁孩子视力可达到0.2,3岁孩子视力可达到0.5以上,5岁以上孩子的视力能够达到0.8以上。所以,孩子视力和视觉功能是逐步发育的。因此,针对0岁~6岁儿童开展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非常重要。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开展针对性的检查,可以早期筛查和干预儿童致盲性眼病以及近视等屈光不正和斜视、弱视等常见眼病,这对于保障儿童眼健康、防控近视具有重要作用。
在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眼保健的重点各有不同。1岁以内眼保健主要是筛查婴儿有无先天性致盲性疾病,比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约占发病率的10%~20%,是致盲的首要疾病。因此,早产儿出生后要立即接受相关筛查。婴儿期还应该筛查先天性白内障,此发病率约为4‰,约占新生儿致盲性眼病的30%。
幼儿期也就是1岁~3岁,眼保健的重点是筛查斜视、弱视等相关眼病。斜视患病率在3%,斜视不仅影响孩子的外观,还会导致弱视,影响儿童的立体视形成,影响成年后的职业选择。弱视的发生是由于孩子的眼睛处于视觉发育期内,单眼斜视,严重的远视、近视、散光,还有两眼的屈光度数相差太大等因素,都会引起视力发育障碍,导致儿童视力低下。即使佩戴眼镜,这些孩子的视力也难达到正常值。弱视患病率约在1%~5%,很多弱视儿童没有特殊的异常表现,常常会被忽视,需要通过定期医学检查才能发现。弱视是可以治愈或者改善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6岁以后比较难矫正。所以,斜视和弱视都需要早筛、早诊、早治。
学龄前期,也就是4岁~6岁,眼保健的重点是了解儿童视力和屈光状态,进行近视防控。新生儿的眼睛逐步发育,刚刚出生的时候眼球很小,眼轴也较短,双眼处于生理性远视,称为“远视储备量”。随着孩子生长发育,儿童的眼球逐渐长大,生理性远视也逐渐趋向正视。正视后,如果眼球继续增长,眼轴过长就会发展为近视。所以,学龄前儿童防控近视的重点是防止远视储备量过早过快消耗。利用医学仪器,可以检测到儿童的远视储备量,可以预估6岁以前儿童是不是有发生近视的可能,可以为预防近视发生做很好的基础性工作。
如何预防近视?建议低龄儿童由家长给孩子读绘本,3岁以下的儿童尽量不要使用电子产品。如果说3岁~6岁儿童非要使用电子产品的话,一定要控制使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6岁以下儿童每次不超过15分钟。另外,学龄儿童要牢记“20-20-20”用眼规则,让孩子们能够保留更多的远视储备量,延缓他们出现近视的时间,减少近视的发生。 (张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