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进一步做好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工作,加强非法集资源头治理,提高社会公众对非法集资危害性的认识,进一步普及金融法律知识,增强大众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公众自觉远离和抵制非法集资,6月18日,原阳县检察院组织检察人员到新城区人民广场,开展了主题为“学法用法护小家,防非处非靠大家”的宣传活动。
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品,面对面法律咨询等形式,重点向农民工、中老年人等易受侵害群体开展宣传,宣传非法集资行为的主要特征、常见手段及防范知识。针对以投资理财、养老保健、私募众筹、区块链等名义实施的非法集资的新特点,以近年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使群众提升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行为的能力,提高警惕、擦亮眼睛,识破犯罪分子骗取钱财的目的,拒绝高额回报的引诱,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此次宣传,提高了群众防范非法集资的法律意识,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为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危害金融安全、破坏金融市场秩序犯罪奠定了群众基础,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发挥了检察机关的积极作用。
防非小知识
一、防范非法集资的“四看、三思、等一夜”法
四看:
●一看融资合法性,除了看是否取得企业营业执照,还要看是否取得相关金融牌照或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
●二看宣传内容,看宣传中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担保、无风险、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内容。
●三看经营模式,有没有实体项目,项目真实性、资金的投向去向、获取利润的方式等。
●四看参与集资主体,是不是主要面向老年人等特定群体。
三思:
●一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该产品及市场行情。
●二思产品是否符合市场规律。
●三思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
等一夜:
遇到相关投资集资类宣传,一定要避免头脑发热,先征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见,拖延一晚再决定。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熟人介绍、专家推荐,不要被高利诱惑盲目投资。
二、规避非法集资陷阱的“三要、三不要”
●一要理性,不要侥幸。
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不是“圈套”就是“陷阱”。要坚守理性底线,想想自己懂不懂,比比风险大不大,看看收益水平合不合实际,问问家人朋友怎么看,不要被赌博心态和侥幸心理蒙蔽双眼。
●二要稳健,不要冒险。
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还可能是投资骗局,投一次就血本无归。要合理评估自身承受能力,审慎确定风险承担意愿,不冒险投资。
●三要警惕,不要盲目。
“收益丰厚、条件诱人、机会难得、名额有限”都很可能是忽悠,一定要警惕、警惕、再警惕。多留个心眼儿,绝不要听风就是雨,盲目“随大流”投资。
(夏兴宇 赵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