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岁月回响
太行公立新乡中学迁新纪实

柴靖(新乡市)

1949年5月,新乡解放。原设在林县的太行公立新乡中学由副校长伍吉辰和教导主任籍茂轩带领部分干部进入新乡,在军管会领导下接收原河南省立新乡中学。7月初,林县校本部的学生放暑假,除留下十几名文娱宣传队员外全部回家。干部教员除留下王廷桢、雷风、刘亚东和我4人外,也都来到新乡,校长严辛吾也来新主持工作。

王廷桢留在校部负责清还以往学校向农民借用的桌凳家具,四乡农民执借据纷纷来校部认领自家的东西。凡遗失或损坏了的,均进行赔偿,充分显示了老区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鱼水情谊。

我和雷风、刘亚东留校部的任务是领导和组织文娱宣传队排演节目,准备开学后来新乡演出。当时排演的节目主要是歌剧《赤叶河》和《王贵与李香香》。在离开林县之前,为乡亲们举行了两场告别演出。山脚下的夜晚,广场上灯火辉煌,热闹非凡。台上演到动情处,台下很多观众与剧中人物产生了共鸣,台上台下同愤怒、同流泪。演出结束后,仍有许多群众留恋不舍,不忍离去。

8月下旬,开学在即。林县3个班的学生如期返到上庄村校部,在王廷桢、雷风等4位老师的带领下,作为太行公立新乡中学的最后一批师生离开了上庄村。途经临淇镇、辉县城,行军三天半,150多名师生,怀着胜利喜悦

的心情来到了新乡市。从林县行至辉县盘上山顶时,望见东南方沃野千里的大平原,很多山里长大的学生,高兴地唱起了《东方红》,忘却了两天多来行军的疲惫。下山时,有一件很令人感动的事,就是师范班里有一名孕妇女学员,不久就要临产,不能把她一人留在山上,是本班的男同学们用担架把她抬到新乡来的。到新乡后不久就平安地生下了一个小女孩。

经过几个月的接收、整顿、恢复、合并等一系列的工作,9月初,太行公立新乡中学在新乡市解放路原河南省立新乡中学校址开学。此时有高中三年级1个班,二年级2个班;初中三年级2个班,二年级4个班,一年级3个班;师范1个班。总共13个班,学生382人,干部、教职员49人,工友27人。

开学不久,平原省建制,随之将太行公立新乡中学改名为“平原省立新乡中学”,直属省教育厅领导,正副校长仍是严辛吾和伍吉辰。由于校址被规划为省委、省政府范围,学校于10月初又搬入城内西大街老文庙旧址。1951年春,学校又迁入南干道现校址。

将近半个世纪,风云变幻,人事沧桑。回首当年,太行山上,茅舍青灯,布衣粗食,师生们勤奋苦读。而今面对明窗净几,精米细面,岂能贪安逸,图享受,丢掉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不思奋力进取呢?拙书此短文,愿与教育界同仁共勉之。

(作者系新乡市一中离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