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军旗
3天前,卫华集团党委书记、总裁俞有飞又一次站在了长垣市领奖台上,代表企业领到了1289.16万元的创新发展奖励。这是长垣市统筹3亿多元资金,奖补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先进个人的缩影。
这一次的长垣市委全会暨市政府全会不同寻常,出席会议的不仅有党员领导干部,更有195家企业法人代表、10家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代表。2019年度获得省级和县级奖补资金的51家企业、作出突出贡献的111家建筑防腐企业、创新发展成绩突出的先进企业,以及273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得到重奖,共计3.08亿元。其中,创新发展奖励就高达1.02亿元,先进个人包括创新发展个人、发明及新型专利获得者、外聘高层次人才等。
作为起重行业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卫华集团在长垣市纳税4.57亿元,相当于当年长垣市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蝉联纳税冠军。也是这一年,该集团科技研发投入近6亿元,相继荣获“国家绿色工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2019年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全国质量标杆”等荣誉称号,实现了制造向创造、速度向质量、产品向品牌的三个转变。“在资金上,政府真金白银奖励,说到做到;在营商环境上,更是当好项目建设的‘守夜人’、企业发展的‘服务员’,我们只有更加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俞有飞表示。
大疫之下,百业艰难,长垣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影响。能够克服困难,不吝支持企业,殊为不易,这更加坚定了企业化危为机的信心。
数据显示,近3年来,长垣市连续奖补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达到7.6亿元。“自2017年以来,长垣市委、市政府把所有支持政策进行了汇总,分行业、分领域、分项目,对企业实施精准政策支持。”长垣市科工信局局长郝道星介绍,该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3.3%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长垣市无资源路径依赖,靠民营经济起家,决定了必然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朝着这个方向,政、企合力,激起了创新的一池春水,也让这个曾经是县域经济的“差等生”跃居为全省标杆。
“长垣市这几年一直坚持这样做,政策导向鲜明,发挥了财政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有效地撬动和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让企业家越干越有劲、越干贡献越大,形成了互动良性循环,收到了显著成效。”在市工信局局长杜家武看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必答题。要进一步明确方向,集中资源力量,优化服务保障,持之以恒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三大改造”,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