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翟京元郭书武刘军旗
汽车行驶在黄河岸边的穿滩公路上,河水拍打着堤岸涛声依旧,双层高架桥向南北两个方向延伸,玉米收割机在田间穿梭,如果有画家来这里写生,一定会画出一幅漂亮的田园牧歌图。
百度百科显示,原阳县地处黄河故道,黄河滩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1%,黄河湿地面积全省最大,水域广阔,无污染,树林覆盖率居全省平原地区首位。
如果说平原示范区抓好文旅项目,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描绘了“都市圈的诗和远方”,那么原阳县在滩区面积大、基础设施薄弱、迁建任务重的现实面前,更加注重了路网、林网、水网建设,以及以农林为特色的“四园”(果园、菜园、花园、游园)建设。
驱车一路向东,行至陡门乡大王村时,一片葡萄大棚映入眼帘。
常年在大棚里劳动,齐凌羽早不在意晒得黝黑的皮肤。望着已经挂果的150亩葡萄园,算着亩均收入3.5万多元,这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越来越会念生意经。
“穿滩公路建成后,货车可以一路导航到葡萄园,葡萄根本不愁卖。”齐凌羽发现,和货车一起来到葡萄园的,还有来自郑州、新乡的自驾游游客。有客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再为销路发愁,齐凌羽把更多时间放在了新栽的150亩葡萄园上。
这片葡萄园其实名为原阳县雅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属于县里的扶贫项目,带动了陡门乡400多个贫困户。
为什么这里的葡萄不愁卖?齐凌羽归结为这里是沙质土壤,阳光充足、温差大,以及用黄河水灌溉。在原阳县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办公室的杨文霞看来,这和原阳县实施的滩区“三横七纵”路网建设有着密切关系。
原阳的“三横七纵”路网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设总长度190公里,目前建成156公里。“三横”方面,黄河大堤堤顶路、幸福路一期、沿黄生态通道已建成通车;“七纵”方面,“一纵”“六纵”“七纵”已建成通车,“二纵”即将完工。
“以前,滩区的农产品不好外运,外地车辆走村串巷不愿意来,路建好了,首先解决了交通瓶颈。”杨文霞说,陡门乡的雅源葡萄园,就处于沿黄生态通道上,沿黄生态通道也就是穿滩公路。
从原阳县黄尧路向南,过了幸福路不远,占地600多亩、投资2300多万元的蒋庄乡三园建设智能蔬菜大棚正在加紧建设中。一边是现代化蔬菜大棚里的工人在忙碌作业,一边是附近收割玉米的农民在筹划秋种。
“眼看着种植蔬菜的效益比种植玉米强,咱们的观念也得改一改了。”蒋庄乡西王屋村的农民已经不再纠结,他们在议论中找到了新的种植方向。
据介绍,原阳县规划的6个精品“四园”建设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已完成投资0.8亿元。它们分别是靳堂乡奶奶庙村智慧农业项目、蒋庄乡蔬菜大棚建设项目、官厂镇黄寺村温室大棚项目、官厂镇娄谷堆村大樱桃种植园、陡门乡大王庄村葡萄种植基地和大宾镇金马张优质林果示范园。
“在滩区产业发展上,工业不让进,只能从农林上找突破。”作为原阳县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陈庆锋道出了原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模式选择。
抓机遇,促发展,时代的脚步一刻不曾停歇。陈庆锋深刻体会到,特别是今年以来,以黄河为主题的考察、调研等活动十分密集,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都有着前所未有的关注。
但陈庆锋也感到,实际工作中也面临很多困难。“路网建设、生态廊道、滩区居民迁建,哪一样都需要大量资金,在专项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解决资金有发行债券和银行贷款两个方面,但实施起来都绝非易事。
去年5月30日,原阳县柳月湾社区迎来该县首批居民——官厂镇滩区居民。官厂镇是原阳县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乡镇,迁建项目涉及8个村庄的1676户、6264人。
秋日的上午,原官厂镇三合庄村居民冀工祥正在柳月湾社区公园浇灌花草,作为社区首批居民,他时刻不忘“乡愁”,经常到原来的家中去看看。但后来宅基地复耕后,他慢慢懒得回去。其实,不想回去的原因还有,现在居住的社区一切都是现代化,出门就是公园、路宽了,景好了,渐渐就喜欢上了这里。
很多农民不愿意再回去种地,土地流转速度也就快起来。沿柳黄路向南,官厂镇柳园村,老娄一口气租下30亩地搞稻蛙共养。
“咱们养的是黑斑蛙,出售时先抽蛙油卖给东北做化妆品,蛙肉卖给重庆做美食,一亩地收益3万多元。”谁也不会想到,在稻田里养殖青蛙会有这么大收益,这片蛙棚就在路边,每有路人经过,无不投来关注的目光。
迁得出,还要留得住,总有人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原阳滩区共有20万人,现在迁出的才2万人,原阳任重而道远。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无论10年前还是现在,原阳人对乡愁有着特别的情感。他们无论从哪里回来,都要到黄河边走一边,到原来的村庄看一看。
这种乡愁,不在文学作品里,而已渗透到生活的细节里:临近中午,几名原阳人从郑州回到县城,在问到去哪里吃饭时,他们竟不约而同地说道:“吃烩面,关四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