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气温持续升高,不少家长会担心孩子出现头晕、胸闷等中暑症状,便纷纷采用各种防护措施。其实,为孩子防暑降温时也要格外注意,稍不留神就会掉进七大误区。
一、补水速度太快饮水量太多天气炎热,人体在无形中会丢失水分,防暑补水变得非常重要,而且也很有讲究:如果喝得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影响心脏健康;饮水过多还会造成胃肠道内消化液稀释,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建议喝水每次保持在150毫升以内比较合适。
二、解暑绿豆汤应该多喝
绿豆汤虽好,但却不能多喝,更不能当水喝。从中医的角度看,寒凉体质的人,例如有四肢冰凉、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者,不能多喝绿豆汤,否则会加重症状。处于经期的女孩子不宜喝绿豆汤,以免伤害身体。一般一周喝2次至3次,每次一碗即可。
三、天热吃冷食冷饮没问题
为了防暑降温,许多家庭喜欢在餐桌上准备大量的凉菜、冷食、冷饮等。专家指出,烈日炎炎的夏天,人体实际处于外热内寒的状态,因此千万不要让孩子贪凉,造成肠胃功能紊乱,使身体健康受损。
夏季如果想去热降温,建议以热饮为主。因为热水进入人体后,虽然当时感觉热,但中枢热敏神经元反射
后使皮肤毛细血管的毛孔迅速扩张,血流量大大增加,汗腺分泌增强,从而促进排汗,将人体内部的热量带出体外,真正使体温下降,而且这样的凉爽是持久的。
四、穿化纤面料衣服最凉快
化纤布料虽然较轻薄,但吸水性、透气性不好,皮肤很难通过汗液蒸发进行散热。同时,汗液的过多滞留,还会使皮肤分泌物腐败、发酵,加之合成纤维在生产过程中混入的单体氨、甲醇等化学成分对皮肤刺激较大,因而容易诱发过敏和多种皮炎。棉、麻、丝等天然纤维是夏季穿衣的最好选择。
五、天热用凉水洗脚去暑
人体脚底的汗腺较发达,夏天出汗多,用凉水洗脚,会使已经扩张的毛孔骤然关闭阻塞,易造成肌肉疲劳、紧张度增加。经常这样做,不但会使脚受凉遇寒,时间长了还会导致排汗机能障碍。中医认为,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用温水泡脚能更好地刺激经络,振奋人体脏腑机能,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风寒感冒,让人增进食欲,促进睡眠。
六、满身大汗吹空调
如果孩子刚刚从外面大汗淋漓地跑进屋,千万不要马上打开空调。因为这个时候,全身皮肤的毛孔为了散热都是出于开放状态,如果突然接触到冷风,毛孔会来不及收缩,从中医上讲就是寒邪入侵,很容易出现感冒症状。因此从室外进入室内时,要先“冷却”十分钟,等皮肤的温度下降之后,再打开空调。
七、藿香正气水可以治疗中暑
很多家长都把藿香正气水作为防暑的家庭常备药,事实上,藿香正气水的说明书上从来不曾提及药品有应对中暑的功效。国际上一致认同的中暑治疗措施,主要就是远离炎热环境、主动降温、补充水分与电解质等,根本没有让人服用藿香正气水的说法。此外,藿香正气水含有十几味中药材,其中40%~50%是乙醇。研究表明,中暑患者不能饮酒或用酒精擦拭身体,因为酒精可能干扰人体的体温正常调节功能。这样看来,藿香正气水不但不会解暑,反而会加重中暑。
(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