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辉县市法院积极为33名南阳移民申请人争取到司法救助资金共计11.08万元,让司法救助制度真正发挥了“雪中送炭”的温暖效应,切实维护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打通了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
2017年,贾某某等33名移民至辉县市常村镇的居民来到河南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当起了临时工,从事农作物的打理工作。工作结束之后,多次找到被执行人公司结算工资,但被以种种理由拒绝。无奈之下,33名移民只能向法院起诉,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2020年4月,该批涉民生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案件承办人韩道利调查发现,被执行人河南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外债较多,早已倒闭,其法人及股东均下落不明。通过一系列查询措施,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经过走访,了解到多名申请人年龄较大且家庭经济较为困难,这笔工资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他们也亟待以此款弥补家需。
群众利益大于天。韩道利立即向法院领导汇报,针对该批案件执行不能的实际情况,决定通过司法救助来解决申请人的实际困难。该院立即向市委政法委作了专案汇报,介绍了33名申请人的生活现状以及穷尽执行措施后执行不能的情况。市委政法委听取汇报后,十分重视该批案件的执行工作,批准了对33名申请人进行司法救助。
6月8日上午,辉县市法院执行局的法官专门来到常村镇,及时为33名申请人办理了司法救助手续,即日内救助款将发放到移民的手中。通过对该批案件的司法救助,切切实实让申请人感受到了司法救助的关怀和温暖,彰显了司法温情。 (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