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洪峰
“《政府工作报告》提神振气、鼓舞人心,其中,提出要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期望。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带动高教质量全面提升,是新时代高等院校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赵国祥谈起“双一流”建设慷慨激昂、信心满怀。
赵国祥长期在高校工作,现担任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在全国两会上,他提交了“关于在全国师范院校开展教师教育‘双一流’建设的建议”。他认为,在教师教育体系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开展教师教育的高等院校众多,但高水平院校数量很少。全国师范院校进入国家“双一流”战略布局的数量偏少,师范专业吸引力不强,师范生培养质量不高。要在全国师范院校中开展教师教育“双一流”建设,构建现代化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我国教师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造就一大批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
赵国祥建议,要统筹布局“双一流”建设,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引导地方政府配套,在没有“双一流”师范大学的省份,分别遴选建设1所一流师范大学、10个一流师范专业重点支持。要合理提高财政拨款水平,根据教师教育发展需要和财力状况,协调各地合理调整师范生生均拨款系数,在此基础上,由中央财政下拨专项资金,对“双一流”师范院校给予适度支持,力争使所有一流师范大学和一流师范专业达到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生均拨款水平,深入开展教师教育改革。要全面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引导和督促“双一流”师范院校认真总结和传承我国教师教育优良传统,进一步深化新世纪以来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规格、培养主体、培养课程、培养机制、实训体系等方面的变革与创新,积极应对新技术革命时代基础教育领域出现的新课程形态、新学习方式挑战,着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教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