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胡殿芳
40名学生,6位专职任课老师,在普通学校,这样的比例应该算是“高配”了。但这40个孩子或是智障或是残疾,老师不仅要负责他们的吃喝拉撒睡,还要教他们学习文化,工作量何其大、难度何其高,难以令人想象。市社会福利中心特教科的6位老师,用母亲般的爱心和专业知识,为每一名残疾学生撑起特殊的成长天空,她们亦师亦母,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这些不幸的孩子享受到特殊的关爱。
学习中,她们是孩子的良师
小培鑫患有唐氏综合征,2岁时被父母抛弃,市社会福利中心成了他唯一的家。他性格内向,个性倔强,还有点自闭,平时不与任何人沟通交流。
了解孩子情况后,老师为他制订了专门的教学计划。从此,每次小培鑫进班,无论哪位老师在,都会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他更多关注。也许是真实感受到了这份特殊的温暖,从一开始的排斥、推搡到慢慢接纳,小培鑫的身上悄悄发生着变化,性情也变得开朗起来,有开心的事情总是第一时间和老师分享。
特教科是市社会福利中心比较特殊的科室,面对智力缺陷、学习有障碍的孩子,6位老师从来没有放弃过每一个孩子,一遍一遍教,在反复练习中,孩子们的成绩取得长足进步,许多孩子从一开始不识字,到会认字、写字、算术、画画,到现在会写日记、写作文、使用计算机,甚至会制作饼干蛋糕、种植蔬菜绿植,世界在他们眼中变得更加绚烂多彩。
“只要不放弃,就会有一百种可能!”这句话是特教科6位老师的信条,也是整个特教科的信条。
生活中,她们是孩子的慈母
对于特教班的孩子们来说,在普通人看来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一个动作,都需要老师成百上千遍地教。有的孩子不适应这里的学习生活,老师就一点点地引导,从如何如厕到喝水、吃饭,都会细心地手把手教,对他们来说,加班辅导是常事。
特教班的孩子都没有父母,在这里,老师就是他们的母亲。在老师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心头肉”。孩子几岁了,什么时候过生日,衣服穿多大号,鞋穿多大码,谁有什么兴趣爱好,老师全部了然于心。
小江涛是班级里的话痨,爱说爱笑,他笑的时候特别好看,似乎能把所有不开心的事情都融化。然而,小江涛患有先天性脑瘫,每天只能靠轮椅行动。一天放学,老师发现小江涛身上有股子臭味儿,问他是不是“拉粑粑”了?孩子自尊心强,一直低着头不说话,偷偷地哭了。值班老师把他带到卫生间,一边安慰他一边给他脱衣服。为了打消孩子的顾虑,老师边给他洗澡,边讲故事聊天。洗完澡,又把小江涛的脏衣服全部清洗干净。安顿好孩子,天已黑尽,老师才披着夜色回家。
人生中,她们是孩子的坚强后盾
特教科成立10多年来,毕业的学生很多,其中,脑瘫儿童吴杰已经长成小伙子,现在在市社会福利中心洗衣房辅助阿姨工作,在这里的卫生清扫岗位辅助劳动的脑瘫患者露露,也是特教班毕业的学生。虽然他们已经离开了特教班,但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他们还会向老师倾诉。
在老师的开导和帮助下,他们慢慢找到了自己生存的价值,心情越来越舒畅。像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保持着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因为他们知道,老师像妈妈一样默默关注着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人生撑起一片绿荫。
特教科的6位老师虽然都是女性,但她们以“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在三尺讲台上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倾注了无限爱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她们提出“既要做好老师,又要做好妈妈”的响亮口号,并为此倾力付出,毫无怨言。有16年党龄的特教老师张雯雯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让她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党员”的内涵,也更加明白了福利事业的真正含义,“为了这些特殊的孩子,我们一定会付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