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剑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求“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革命,而要多听听人民群众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当下,注重开门搞教育,紧盯问题抓整改,对于确保主题教育取得高质高效的结果,无疑借鉴意义更甚。
之所以强调“开门搞教育”,道理很简单,一方面是因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面向基层,要解决的问题多、落实的任务多,处理起来盘根错节,解决起来千头万绪,做不到层级下移、重心下沉,敞开大门、从善如流,就不可能听到真意见,摸到真情况,解决真问题;另一方面,主题教育在群众家门口展开,效果如何,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真切,期望自然也更大,做不到打开大门,意见何以上达、问题如何解决、群众又怎能满意?
主题教育进行到现在,越向下走,问题越直接;越往深走,矛盾越突出,最要不得的就是闭门造车,坐在办公室里搞革命。能奔着问题去、奔着群众去,当然值得叫好,但与之相比,现实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关起门来搞教育的做法。比如,一些地方和个别领导干部在学习教育上“自弹自唱”、调查研究“自说自话”、检视问题“体内循环”、整改落实“闭门修炼”;党员活
动看似搞得热火朝天,群众反应却冷冷清清;面上大张旗鼓、大造声势,底下却偃旗息鼓、按兵不动;问题罗列全面到位,整改落实却草草收场……凡此种种,既做不到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惦念和揪心的地方,也不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这样,如何称得上是为民服务解难题?!
有道是,开门纳谏方能从善如流。开门搞教育,不仅要求奔着问题去,集中火力、立行立改,真刀真枪、敢于揭丑,不搞整改“纸上谈兵”、问题“涛声依旧”那一套;还要做到既出题又答题,不管是整改落实还是专项整治情况,都要及时向群众公布、主动请群众评判,让群众看到问题改没改、怎么改、改到了什么程度,群众不满意的就要“返工”“补课”,不交“假账”“空账”,让群众真正成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果的“阅卷人”。
把大门打开,让群众“掏心窝”,我们才能听到真心话、找到真问题,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赢得民心。这或许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再次强调,抓好第二批主题教育要“注重减轻基层负担,注重开门抓教育,注重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的用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