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修路是好事,我们应该全力支持”。近日,在辉县市城关办事处新桥村,房屋拆迁正在紧张进行中,该村60多岁的李生产全力配合该市重点工程,主动拆除了自家3座老房子。
和他一样拆房支持修路的,还有37户村民。其实水竹大道在30年前就定了点,但因为种种困难一直没有打通。随着城市的发展,位于中心城区的这条东西大道成为“梗阻”,造成市民出行不便,成了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为尽快打通断头路,造福市民,2019年年初,城关办事处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一致表态,要克服一切困难把水竹大道新桥段打通。新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清海也决心抓住这次机会,为村庄“换装”,而村民的这次积极配合,让“拆迁难”成为了“和谐易”。
“阻”变“通”的原因是政策对头。在办事处的指导下,该村通过多方征求意见,数次召开班子会分析论证,最后结合新桥村实际情况,利用村集体内空闲地基,安置规划道路上的拆迁户工作量小,资金使用量少,见效快,确定了“宅基置换,建筑补偿”的方案。
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海宝的家也在拆迁范围,作为一名党员兼村干部,在没有拆迁安置补偿款的情况下,半年前他就带着一家老小6口人搬离了老房子。看着自己从小长到大,又靠自己双手翻盖的房子被推翻,刘海宝的内心也是五味杂陈,但是他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咱是党员又是干部,咱都不带头拆,那叫群众怎么拆?”
村民戴宇飞是一名党员,在村里召开过会议后,他是第一批签字拆迁的,房子拆掉后他们一家就租住在了别处。“租的房子肯定不能与原来的家比了。但咱是党员,就得带头响应政府号召,带头拆迁。”戴宇飞说。
村民李生产的家紧邻路边,一进院的老房子有主房加两处耳房组成,房子虽然有些年头了,但是住着舒服,因为修路要将老房子拆掉,老人心里十分不舍,但他和家人都十分支持村里修路的决定。“修路是改善村容村貌甚至是市容市貌的大事,咱不能因为自己给集体抹黑。其实说到底,修路还是为咱老百姓谋福。”他说。
有了像刘海宝一样的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像李生产一样的普通群众的全力支持,新桥村拆迁工作异常顺利。10月13日,村组干部针对农户个人房屋拆迁问题入户宣传,10月17日正式启动调换地基工作,启动当天就有21户签订协议。按照工作计划,群众签订置换协议后,7天内上缴拆迁房屋钥匙就行,但是有些群众在签协议当天就上缴了钥匙。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8户村民的房子完成拆迁。
在拆迁补偿款不到位、宅基地手续未办好的情况下,村民主动签协议腾空房子,也印证了辉县市市政工作正在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的村民都很善良,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才使项目能顺利推动。”张清海告诉笔者,村民的举动让他们非常感动。 (翟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