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不少家长希望利用两个月的假期充实孩子的学习生活,考察不同类型的培训班,以期通过针对性的培训学习,提高孩子的成绩。就在家长为孩子选择培训班时,不法分子盯上有些家长爱子心切、防范意识不高的特点,冒充子女进而骗取培训费。
近期,不仅我市警方陆续接到该类警情,全国各地也出现多起同类型诈骗案件。
6月1日,市民童女士报警称:5月29日其上班时,收到一个QQ添加好友申请,对方自称是其女儿晓佳,因其女儿确实名叫晓佳,所以童女士没有多想便将其加为好友。而后,这个网上的“假女儿”表示学校要缴纳8700元培训费,让童女士添加所谓的“李主任”QQ号,童女士根据“李主任”提供的银行卡号,转账8700元后发现被骗。
6月3日,新乡县朗公庙镇高先生收到自称儿子添加QQ好友的申请。高先生通过后,其“儿子”在QQ上说是学校举办清华大学设立的英语数学辅导班,每门辅导费9800元,一共1.96万元,且名额有限。一心以孩子学习为重的高先生二话不说就表示同意,于是“儿子”便发过来一位“杨主任”的QQ号,还嘱咐高先生尽快联系。
6月4日,市民卢先生报警:当天16时,一QQ添加好友申请注明是女儿瑶瑶,双方互加好友后,“假女儿”称学校让报计算机、英语班,每门缴纳培训费9800元,两门培训费共1.96万元。期间,自称是“杨老师”的人也主动添加卢先生为好友,让卢先生把学费直接转账给学校提供的账户。卢先生爱女心切,并未多想,转账后给女儿打电话告知学费已经缴纳,这时才发现被骗。
同一类型诈骗警情的陆续出现,引起警方高度警觉,民警根据受害人提供的信息积极侦办案件的同时,向广大家长朋友提个醒:
冒充子女骗“培训费”的四大套路
骗子抓住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利用家长往往会在暑期给孩子报培训班的规律,冒充子女向家长骗取培训费、资料费,其中的套路主要有:
第一步:骗子会利用QQ、微信等社交工具的漏洞,或者从不法渠道购买社交工具使用人的家庭成员身份信息,有些甚至直接利用黑客技术盗取社交账号。
盗用QQ号:“爸(妈),我是XXX”,冒充子女给家长发消息称需要报考培训班,“学费”往往数万元。
第二步:让受害人联系学校老师或者期间会有假冒身份的“学校老师”主动联系受害人。
假冒子女称“现在正在上课”,暗示你“不要给我打电话”,切断了父母与孩子的联系。
第三步:诱骗受害人进行转账付款。
“联系培训老师确认”:假老师跟家长核对好报名相关信息后,提供一个银行账号要求家长“只可转账,不收现金”。
第四步:完成骗局。
“名额有限”“限期报名”:诈骗分子会编造理由骗家长尽快转账汇款。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要学习,当爸妈的一定会全力支持,仓促之时,容易疏忽,容易出错。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诈骗套路,比如“请查看致家长的一封信”“核对家庭材料”“查看课程表”“查看考试成绩”“学费减免”“缴纳费用”等,一旦看到类似内容,家长务必提高警惕。
新乡公安提醒:
针对该类型骗术,学校、家长、学生要从以下三点入手,加强防范。
1.家长接到信息时,要及时用其他方式与子女联系,若暂时联系不上,可立即联系认识的学校老师或同学家长进行核实,不可轻易向陌生账号转账汇款;
2.学校要及时通过校讯通、学生家长群等途径向家长发出防范提示;
3.大家在使用QQ、微信等社交工具时,要妥善保管好个人银行卡、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
4.遇到QQ、微信聊天中,以各种理由索要钱财的,请一定通过语音或视频的方式,核实对方身份信息,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切忌盲目转账!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新乡市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获取更多防范电信诈骗知识。
(王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