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新乡·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6月6日 星期

多文本阅读教学实现阅读与习作共生


牧野区陵园小学谢意

长期以来,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习作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多数学生在习作方面问题突出。近年来,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出现,给我们在习作教学上打开了另一扇窗,将阅读和习作有机结合,寻找最佳的读写结合点,使阅读与习作共生成为可能。现将我在指向习作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课题研究及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分享如下:

一、审视文本,提取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指导应有素材意识。因此,教师在决定议题和选择文本时要善于取舍,从文本中筛选出学习表达最具关键作用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文本的共同点,读“进去”、再读“出来”,走向生活,调动记忆,寻找自己可写的“料”,并在学生的意识中埋下“阅读习作不分家”的种子。我在执教《感悟父爱》一课时,选择了《迟到》《背影》《地震中的父与子》几篇中外名篇,让孩子在阅读中感悟,掩藏在各种行为下,如山般沉默的父爱,继而调动学生记忆,走向学生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父爱。

二、梳理信息,探究方法

阅读中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是以具体的语言为凭借的,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程度,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真实认识。要从多文本中学习表达,则要让学生基本懂得表达的作用。我在执教《观察》一课时,选取《猫》《伽利略和吊灯》《汽车和冰淇淋》《画马》这4篇文章,引领学生去感受作者观察思考的过程和了解所发现的神奇秘密,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针对课标中对3年级、4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为指导,在充满情味、语文味的课

堂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对比阅读,求同存异

多文本阅读需要求同,即学生学习多篇文本,在通过阅读理解和试探揣摸习得表达形式、懂得基本作用的基础上,发现表达方式的相同处。在执教《可爱的小动物》一课时,选择整合单元文章《小虾》《松鼠》《带刺的朋友》,通过阅读让学生发现,在描写动物外形时,可以“先总后分抓特点生动具体有顺序”,让学生动笔练习。通过对语言结构纵向与横向的比较,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自己拨云见日的发现以及小组与全班的讨论交流,学生对文本表达特点的把握,应该是比较到位的。

四、运用习得,实现表达

指向习作的多文本阅读教学,其落脚点是“指向习作”。只是这样的习作练习,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以学习一定表达方式的实践性写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爱的小动物》一课中这样引导:“请你们认真观察图片,选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尽量用我们今天学的写作手法来介绍它。”《感悟父爱》一课中,要求学生写记忆中与父亲有关的印象最深刻的片段。两节课最后均落脚在通过实践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种表达方式,实现技能的迁移和体验。

指向习作的多文本阅读教学,使教师深度挖掘文本习作表达的资源,形成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的科学方法与指导的有效策略,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教学中习得习作表达的方法,提升习作表达能力。但在多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自选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承担着编者、教师、文本等多方面的工作,在指向写作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更要思考选取怎样的文本阅读更能体现“指向习作”。这无疑在无形中鞭策着我们对自己研讨文本、比较阅读、分析鉴赏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