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志敏
市第七中学在办好思政课上不断开拓探索,把思政课建设摆在学校发展的突出位置,牢固树立“大思政”理念,积极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建设。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带头联系教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牢固树立思政课课堂不仅是思政课老师的课堂,而且是学校各科教师、校内外资源共同参与的课堂的思想,注重课程资源的拓展和挖掘,切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加强学校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学校不定期邀请专家举办党的理论学习讲座;班子成员坚持每季度上党课;党员教师坚持每月上微型党课;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义工服务队进社区宣讲等;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让优秀的党员教师带领全组教师,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把教工党员的实际工作提升到党建高度落实落细。
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定期召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讲堂、道德讲堂、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组织观看《厉害了,我的国》《改革开放40年》等影片和纪录片,并及时交流心得体会、观后感;组织教师赴红旗渠红色基地进行学习,身临其境感受红旗渠精神,真正做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有道德的人讲道德”。
制定中层及以上干部联系教师、教研组制度,抓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政治上时刻关注,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
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使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得深入人心。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德施教。学校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对师德问题一票否决,绝不姑息;定期开展“师德”征文和演讲比赛,开展向李芳、张玉滚等楷模的学习活动,深入挖掘身边的榜样,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对文明教师、师德标兵、最美教师进行大力表彰,让师德的馨香在全校传播。
修改制订各种方案,从导向上进行思想政治引领。学校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和修改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绩效工资发放方案》《校内优质课评比办法》《文明系列评比方案》《师德标兵评比办法》《新时代好少年评比办法》等,鼓舞全体七中人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发挥名师引领辐射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技能提升
学校依托“魏名玲文综名师工作室”,以录播教室为平台,开展工作室思政课教师联合教研活动,聚焦“让思政课有理论深度和情感温度”的共同话题,展开讨论,开创了思政课教师联合教研活动的新渠道。
立足课堂,守正创新
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探索思想政治新模式,提炼挖掘思想政治元素。针对国内外的时政背景材料和课程内容,积极开展“时政播报”“五分钟思政微课堂”、演讲比赛、辩论赛、“宪法晨读”等活动;将新乡地方文化引入课堂,开展校园情景剧展演活动等,让身边人讲身边事,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不仅如此,我校的语文教师还将《弟子规》《诗经》等国学经典引入课堂,并长期坚持诵读;思政课教师开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新乡地方文化融合的课题研究,并将成果融入课堂;历史老师将网络连载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引入课堂等。
大力开展社团活动,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我校充分挖掘学校思政课
与学生社团的契合点,成立校园心理剧社团和校园广播站、合唱团、舞蹈队、梨园社、书画协会等。这些社团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开发校本教材,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坚持集体备课的原则,聚焦思想政治教育,针对课程内容分工合作编写剧本,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并且将这些课本剧汇聚成册,成为思想政治教学的校本教材。此外,还以思政课教师为主体,其他各科教师积极参与,编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我校积极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实践活动等;利用中华传统节日、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集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按照时间节点开展歌咏比赛、戏曲进校园、运动会、校长杯足球联赛等;定期开展征文比赛、书法展、研学旅行、城市清洁日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线上线下结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学校依托“爱学堂”等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模式从单一被动走向了多元自主,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唱响了主旋律,实现了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5月10日,学校组织了一场盛大的“师德标兵表彰暨新时代好少年发布会”,为全体教师和青少年树立了“比学赶超”的好榜样,形成了强大的、无形的正能量,是一堂形式创新、活生生的,令全体师生终身难忘的思政课。
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形成“人人思政、全科思政、全过程思政和全方位思政”的新局面
强化学校管理,构建全员思想政治网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全课程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以文化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多方统筹校内外资源,让思政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争取家庭和社会力量,以协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作者系市第七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