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新乡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19年5月6日 星期

探小麦世界奥秘 歌报国为民担当
——长篇报告文学《麦者》引文学界广泛好评

本报记者刘军旗

一位农业科学家,一部心血之作,在这个山花烂漫的春天,引起国内文艺界好评、社会读者争阅。

但凡能称之为“家”者,必有常人未有之特长和贡献,这还不够,还应充盈一种筋骨、一种精神。扎根牧野、行走黄淮、润泽华夏、享誉世界,孜孜不倦于一粒种子,问鼎中国科技进步奖最高奖台,助力中国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当然,这样的字眼,还能列出很长很长,但它们聚集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足以证明一部书的意义了。

至少有5年吧,写茹振钢的文章,不能说铺天盖地,也是随处可见,甚至更多是碎片化、浅表化,不成体系,难见风骨。作为曾经的一名军旅作家、近年来成功推出多位风靡全国典型的董传军有些急,有些坐不住,当他当选为新乡市报告文学学会会长的那一刹那,当他一次次研读和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时,用报告文学方式写一写我们身边的全国知名人物这一想法激发出了他全部的文学热情、全部的创作灵感,以及心底处那分沉甸甸的责任。

从思路酝酿到架构设置,从采访到写作再到杀青,也就仅仅10个月的光景。2018年12月,作为2018年度中原文艺精品创作工程重点项目,长篇报告文学《麦者》面世了。这让每一位崇敬茹振钢、关心茹振钢,关注这部作品的人,无不感到如获至宝。打开端庄大气的书页,引子《一粒种子的力量》那么诗情画意,那么激情澎湃,那么引人入胜。全书共分为10个章节,分别是麦者、麦梦、麦痴、麦狂、麦魂、麦种、麦神、麦香、麦恋、麦王,可谓章章都很讲究,像层层剥笋一样,详细讲述了茹振钢38年坚守麦田、呕心沥血培育推广小麦20多个新品种的感人故事,描绘了茹振钢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杰出贡献,详尽披露了茹振钢为让小麦的话语权握在中国人手中的奋斗历程。

今年世界读书日那天晚上,当代著名作家、编剧梁晓声结束在新乡的专题讲座后,乘高铁返京的两个多小时里,认真阅读着《麦者》、赞叹着《麦者》。“《麦者》是对一位为中国粮食作出巨大贡献的小麦育种专家的致敬,作者真情实感地记录了茹振钢探索小麦世界奥秘的艰难历程和他的家国情怀,令人钦佩、值得颂扬。”这是他的评语。

从河南走出去的著名作家、卡夫卡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阎连科,则如是评价:报告文学《麦者》的目光投入到农业科学家茹振钢的骨缝里去了。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文学评论家李炳银怀着对报告文学的热情、对报告文学作家的关爱,热情洋溢地为《麦者》作了序。他说,《麦者》是一部类似传记的报告文学,作者最用力、最关注的是茹振钢作为一个小麦育种科学家,在涉及人类和国家粮食安全及前途命运上的个性作为和情形。他以为,作者这次选择和写作,正是对报告文学这种关注当下、强调“经世致用”的文体理解实践的结果。

国家重大题材影视作品审查专家组成员、著名文艺评论家陈先义同样不吝赞赏:《麦者》讲述民以食为天的故事,却首先让天下人诵读落泪。如果说我们这个民族还不乏关注民生的知识分子,那么茹振钢就是一位。茹振钢以麦为本、以麦为缘、以麦为魂、以麦为狂,作品以小见大、由点及面,讲述了中国小麦文明深邃的发展历史,讲述了中国农业科学家科技报国的历史担当,讲述了中国小麦育种专家崇尚信仰的家国情怀。《麦者》是一部记述人物成长的文学作品,更是为一个鞠躬尽瘁的农业科学家镌刻的不朽雕像。

作家的褒奖,与市场的反响交相辉映。在中原出版传媒集团2018年度好书评选中,《麦者》被读者评为20本好书之一;在北京图书展销会上、在新华书店,该书都成为热销图书,并入选2019年1月中国好书榜初选书目;《中国报告文学》杂志在2019年第五期头题位置,摘转刊登5万多字。

读《麦者》,品久违的书香人生,阅大家的麦香世界,感民族复兴的力量,不忘走过的路,坚定前行的希望。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