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链融合 』视域下工业互联网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夏正璞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引领着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也重塑着企业的运营方式、产业结构以及全球经济布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这一理念强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基于“四链融合”视域,工业互联网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有利于促进专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一、构建工业互联网课程思政体系以强化创新链为动力,以完善产业链为基石,以优化资金链为引擎,以提升人才链为目标,构建“1+N”课程体系,立足专业课程建设1条主线,推进跨学科融合课程、项目式学习、实习实训、校企合作等“N”项培养举措,将前沿科学技术、优秀工程案例、卓越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过程,构建完善的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目标上,首先,坚持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既注重工业互联网的基础理论知识,如通信协议、数据处理、网络安全等,也强调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坚持跨学科融合,结合计算机科学、自动化、电子工程、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形成综合性的课程体系。在技能素质层面,以“四链融合”为抓手,将产业界的最新技术、标准和需求融入课程,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项目、校企合作等,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技能人才。在政治素质层面,笃行致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赓续奋进力量,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职业操守的工业互联网高素质人才。
其次,促进工业互联网行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加速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带来更高效、更智能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提升工业互联网行业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通过优化产业生态,可以吸引更多资本、人才等要素向工业互联网行业集聚,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在课程内容上,优化完善“核心课程+操作课程+实习课程”的三合一体系。结合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实际需求,构建涵盖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应用场景等方面的课程体系。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如在线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等,打造“互联网+课程”模式,完成在线课程建设,不断开发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
在课程评价上,建全评价体系与反馈机制。第一,多元化评价,立体全程:采用课堂表现、项目汇报、成果转化等多层次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学习成果,逐步完善突出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第二,多维度反馈,体现全过程:建立学生、教师、企业等多方、全过程参与的反馈机制,吸纳更多企业、行业人士等第三方组织参与,及时了解问题不足,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案。同时根据产业、行业及市场需求,结合学生学习反馈,不断精心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二、融合设计课程思政元素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即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有效载体,工业互联网课程思政挖掘专业课程知识点与“四链融合”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如技术创新的社会责任、工业安全的伦理考量、爱国敬业的价值导向等,以此作为切入口,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实验指导、操作手册等,强化价值引领。
在具体实施路径上,从产业素养、创新思维、综合素质、政治认同四个层面提炼思政内涵:以企业实际需求的产业链为基石,打造产教融合的工业互联网课程思政协同体系;以创新项目、创新竞赛为平台,鼓励学生进行创新链的研究和实践;以校企合作、新苗计划等为抓手,为学生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扶持,提升资金链效能;以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最终实现人才链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热点和产业发展趋势,将个人发展的职业梦想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从而实现学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培养具有坚定信仰和理想信念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课程+项目”深化产教融合
针对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的痛点难点,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课程+项目”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锻炼机会。首先,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研发中心等,模拟真实的工业环境,打造“企业产线的沉浸式实践体系”,为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实训基地应涵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领域,并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软件工具。
其次,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让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实施、运维等全过程。围绕工业互联网的核心要素,如智能设备、智能系统、智能决策等,采用多种引入方式,涵盖项目背景、实施过程、技术难点、解决方案、最终成效等,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践,共同分析案例中的技术难点、解决方案及潜在改进空间,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实践技能。
再次,积极引入行业、企业专家、一线工程师等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从不同角度去剖析讲解最新、最实际的产业实践经验,使学生真正具备实训、实操、实练能力,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职业操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创新型工业互联网人才。同时,瞄准科技变革和产业优化,加强专业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活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增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
(作者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本文系2024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厅市级课题“基于‘思·专·创’融合的工业互联网专业‘两创三线’课程重构研究”,项目编号:2024SCG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