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劳动教育“小切口” 服务中原农谷“大战略”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吕晓彤 通讯员 马晨红

  打造一套校本课程基石;开展“农民丰收节”“绿色点亮生活,健康护佑生命”等实践活动;全市多所学校、科研院所和农业基地开展联合办学......我市是中原农谷战略建设的重点区域,始终“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作为全市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全市教育部门坚持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持续开展扎根乡村大地、体现耕读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逐渐探索出“1+2+N”的劳动教育经验,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劳动教育实现多个率先突破发展,成为新乡教育的特色品牌。

研发“一套”本土种植课程

  深入挖掘黄河、太行山自然环境和物种生态资源,利用中原农谷的科技资源,根据劳动课程任务群,进行跨学科融合,创建一批具有中原底色、本地特点、乡土特色的课程文化。

  新乡市教科院联合河师大教育学院、辉县市基础教研室、新乡市第十二中学、高新区新一街中学、辉县市文昌小学、辉县市西平罗中心校,组建全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联合研发中心,定期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带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研发《水培中草药》《生生不息 麦麦相传》《少年农科院里的秘密》等种植实践校本课程89门,培育市级种植实践校本课程48门。

  在新乡市第十二中学,一台新式智能“360旋转栽培仪”采用全自动水培模式,定时补水、补光、旋转。“学生在这里可以进行无土栽培薄荷、中药、骨碎补、佛甲草和金银花,栽培池里养鱼喂龟。”该校负责人还表示,通过开展《无土培养系统中薄荷的气味为什么这么冲》《骨碎补鳞茎生长观测及药理浅析》等实践研究,学生在“智慧实践”新型农业体验中,不断领悟科学劳动的意义。

组织“两类”耕种劳动实践

  我市结合具体实际挖掘乡土资源,围绕传统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等开展各类劳动教育活动。

  迈向田间地头、园区厂房,参与生产实践和劳动体验,从劳动教育实践周,再到农民丰收节,全市围绕丰收主题开展了长期活动。新乡市第二十中学举办校园丰收节、长垣市蒲城学校初中部举办“农民丰收节”、牧野区白露小学举办丰收庆“双节”等,学生割麦子、种玉米、收瓜果......练就劳动真本领,汲取精神营养。

  市教育局与各部门联合开展“绿色点亮生活,健康护佑生命”实践,推动“绿宠种植、劳模进校园、综合实践、乡土文化教育实践”具体实施。其中,“绿宠种植”实践抓住开春有利时机,利用教室、走廊、阳台、花园、基地等空间,种植中草药、蔬菜、瓜果、花草等上百种植物。

  今年暑期,延津县榆林乡石堤小学“开心农场”的西红柿、辣椒、茄子等农作物长势喜人。“我们亲手种植的蔬菜即将迎来收获,是我最快乐的时刻。”石堤小学学生王振兴表示。该校开辟“开心农场”,建设劳动工坊,种植“绿宠”美化校舍,践行春种、夏食、秋务、冬艺“四季耕读教育”育人模式。

打造“N+”乡土教育联学同盟

  “近年来,我市各中小学校借助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寻找联学同盟,赋能劳动教育发展,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支持中原农谷建设。”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曹祖臣表示,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联合,形成优质教学资源与劳动教育资源的共享互补。

  辉县市文昌小学和西平罗乡中心学校自主结对,成立“文在川教育联盟”,开展“走读共城·川上行”研学实践。长垣市第一初级中学与恼里镇南洋学校“置换学习”,两校学生在第一初级中学享受先进教育理念、课堂模式,分期前往位于黄河湿地的南洋学校“耕读园”,学习果树养护、户外生存等课程,使劳动实践成为学生翘首期盼的学习内容。同时,积极鼓励学校与周边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联盟。目前,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学校已与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开展教育合作,打造出“南太行种植资源圃”,开展以中草药种植为主要形式的种植教育。

  我市还利用中国农科院农灌所新乡综合试验基地、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河南科技学院小麦育种基地、农业机器人新乡市应用重点实验室、延津小麦博物馆等优质劳动教育资源,开展多元化劳动教育实践。

  据新乡市教科院院长王新伟介绍,我市目前已组建研发团队100多个,拟遴选200门主题实践活动精品校聘课程,打造100所最美乡村校园、80所食育实践示范校、100个以种植为主的劳动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