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优化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赵英杰
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已成为育人工程中的重要一环。而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深入实施,高校对学生资助工作愈发重视,但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基于此,高校应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深入探究科学合理的优化路径,并充分发挥立德树人中的育人功能,以助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资助贫困学生金额累计超过两万亿元,全国累计资助贫困学生近13亿人次,年资助人次从2012年的近1.2亿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1.5亿人次,年资助金额2600多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在立德树人视域下,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重要成就,并且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一方面,物质资助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保障其求学之路,更重要的是高校资助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提升学术水平;另一方面,精准资助也为受助学生提供了心灵慰藉,有助于他们树立自信心,并且来自社会的关怀也增强了受助学生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激励他们努力向上,回报社会。此外,资助工作所秉持的公平公正原则,保障了教育机会的均等性,让更多贫困家庭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培养国家栋梁。总的来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通过物质和精神上的双向支持,培养了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奉献精神,并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服务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生资格认定不够精准
精准定位是高校进行资助工作的首要步骤,但目前部分高校存在贫困生资格认定不够精准的问题,导致部分真正贫困的学生难以获得应有的资助。一方面,贫困证明和自我陈述是高校认定贫困生的主要方式,但在这一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提供的证明材料可信度不高,基层人员和民政部门对学生家庭情况掌握有限,审核流程不够严谨,核查工作不到位等情况,导致影响了贫困生的认定质量。另一方面,贫困生资格认定标准单一,仅依据各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来认定贫困生,无法全面反映高校学生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甚至有一些家庭虽然收入低于贫困线,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获得贫困证明,导致无法获得资助。另外,贫困生身份确定后的公示制度也会让一些真正贫困的学生因担心被同学嘲笑而选择放弃申请,从而加剧了贫困生资格认定不够精准的问题。总之,在这些问题的交织下,贫困生的资助公平性受到了影响,也削弱了高校资助育人的效用,不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校人才。
(二)高校资助工作机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制度存在明显的漏洞和不足。其一,资助制度设计过于形式化,重审查、轻管理,且对资助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流于表面,难以真正发挥资助育人的作用。其二,资助方式存在缺陷,资助标准、确定程序不够科学合理,且各校各专业的资助资金差异较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此外,资助育人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业成绩缺乏联动机制,导致资助育人的效果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其三,资助育人效果评估体系不完善,难以准确衡量资助育人的实际成效,无法为资助政策的完善提供有力依据,进而使得国家财政投入无法达到提升贫困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水平的初衷。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优化路径
(一)多举措精准识别资助对象
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而贫困生资助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肩负着促进教育公平、关怀学生成长成才的使命,而高校只有真正做到精准识别贫困学生,才能将有限的资助资金投向最需要的群体,从而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鉴于此,高校首先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升级贫困识别体系,建立智能分析平台,以便实现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教育支出比例等数据的科学分析,并筛选出潜在的贫困对象,从而辅以经济模型和算法,结合学生在校消费支出、生活习惯等动态信息,进行精准评定。如此,既能避免传统人工甄别的主观性,又能动态掌握学生经济状况变化,有效降低评定误差。其次,高校还须强化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贫困认定信息的共享,并形成对接机制,定期回访学生家庭,实地考察经济条件,综合考虑学生实际需求。其中对于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特殊家庭的学生,高校应给予重点关注,以提供及时而有力的帮扶。此外,高校应建立健全师生监督管理平台,拓宽资助对象识别渠道,还以确保识别评定过程的公正透明,同时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困难学生评价模型,对识别流程进行全程跟踪监督,以保障贫困识别工作公平公正开展。
(二)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担当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应注重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担当。第一,高校要完善制度体系,确保资助育人工作有据可依,并建立健全甄选机制,准确识别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同时要做到合理划定贫困等级,保障资助资金合理分配。此外,要建立资金监管体系,加强对资助资金的使用监管,杜绝资金挪用和浪费。第二,高校要组建专门的领导小组,选拔高素质领导责任人,明确分工,层层落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并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细化工作流程,从而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效率。第三,加强资金监管。可以建立资金监管平台,实时监控资助资金流向,并对肆意挥霍助学金的学生和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严厉追究,以遏制不正之风。第四,高校要创新工作方式,拓展资助育人途径,如借助新技术对资助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和心理咨询服务,缓解被资助学生的心理压力,或者与社会组织和企业联合开展勤工俭学、暑期社会实践等项目,以全面提升资助育人效果。
立德树人,润泽心灵。通过构建多元化、精准化的资助体系,高校将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支持,不断优化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保障教育公平的需要,助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根本目的。未来高校应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创新资助方式,真正实现“立德树人、资助育人”。
作者系保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