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手段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管理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张奕轩

  立德树人大背景下,德育成为教育界及各级学校重点关注的教育形式之一,提升德育实效性是当前教育全面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而要实现德育工作的提质增效,活用、善用、巧用德育手段是关键。基于此,本文对德育手段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管理的实践进行深入探索。

  转念——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要将德育手段有效融入课堂教学管理,必须从教师入手,引导教师转变固有教学理念,灵活应用德育手段来完善教学工作。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部分教师教学理念传统,即重视智育、轻视德育,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当作主要任务,忽视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在这一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缺乏应用德育手段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无法成为推动德育工作贯彻落实的中坚力量。基于此,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展开集中学习,合作研读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德育工作开展落实的政策文件,提炼德育的重要意义、主要目标及落实办法,以政策引领推动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同时,学校应将德育成果纳入评价体系,通过课堂旁听、学生反馈等检查教师德育实施情况,以此来提高教师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教师应树立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提高德育能力,如广泛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或者传统德育文化经典著作,提升自身德育素养;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德育经验交流和成果共享,共同探索德育新方法、新模式;主动应用德育手段创新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吸收学生反馈、改良应用方法,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创新——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贯穿课堂教学的客观要素,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创新教学方法,是推动德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着眼于实际,教师常采用灌输式、说教式、封闭式等教学方法,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基于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德育手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方面,教师应将德育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抛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两者间的内在联系,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空间,并结合学生的看法和观点对问题进行解答,以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另一方面,教师应尝试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意愿,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德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等内容之外,还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对于严格要求自己、乐于帮助他人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扰乱课堂纪律、迟到早退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督促学生从日常小事做起,形成道德观念、培育道德素质。再一方面,针对目前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的相关问题,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的理念来创新教学方法,例如采用小组教学法,为学生制定德育学习目标和发布课堂学习任务,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探究学习,以目标和任务为导向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有效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采用翻转课堂法,让学生成为课堂推进的主体,由学生收集资料、自主备课并在课堂中为其他学生讲解知识,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以此起到德育的效果。

  升华——善用现有德育资源

教学资源的应用支撑着课堂的进行,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起到充实课堂内容、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积极作用,而德育手段融入课堂教学同样需要德育资源的支撑。富有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的教师会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学生树立明确的道德培育目标并逐步提高道德素养,可以说,教师是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德育资源之一。基于此,教师应规范自身言行举止,多发表有关爱国主义的言论,在与学生交流互动时始终坚持平等的原则、保持亲和的态度,充分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因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而歧视和侮辱学生,成为距离学生最近的道德榜样。此外,教师应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来收集德育资源,如收集电子教材作为辅助读物,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德育知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收集德育视频和图片,增强课堂生动性,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慕课平台收集线上精品德育课程,为学生道德素养培育提供新渠道。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收集德育资源时要做好资源筛选工作,确保资源的质量上等、内涵丰富且紧扣主题,以优质资源助推课堂教学的升华。

  延伸——开展丰富德育活动

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足的,还要通过校内外实践活动广泛延伸课堂教学,实现德育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有效渗透和全面覆盖。在校内活动方面,学校要充分结合学生特点,整合现有德育资源,积极采纳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德育氛围浓厚、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新兴校园活动,并对经典校园活动进行针对性改进,适当融入德育元素,发扬活动的德育功能。学校在开展校内活动前应做好宣传工作,利用校园电台、网络平台、新媒体平台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在校外活动方面,学校一是要充分利用当地德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看望当地劳动模范、参观红色纪念馆、参加社区志愿活动等;二是要加强与政府组织、文化机构的合作,共同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开展搭建优质平台,推动德育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转变。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带队教师应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实践流程,鼓励学生与民众进行交流互动,践行课堂中学到的德育知识,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中切实提高道德素养。

  综上所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将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通过转变教师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善用德育资源、开展德育活动将德育手段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管理,使教师成为传递德育知识的主导力量,使课堂充满人文气息和德育文化,推动课堂教学覆盖面和实效性进一步提升,真正把德育工作推向求真、求善、求美的发展轨道。

  (作者单位 宁波市惠贞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