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价值意义、基本原则与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柏宏媛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伟大建党精神是我党百年来筚路蓝缕、奋勇前进,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力量之源,为立党、兴党与强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与丰厚精神滋养。走进新时代,我们要赓续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血脉,在全社会铸牢坚持真理、践行初心和不怕牺牲的理想信念之基。学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故而把建党精神内嵌于思政课极具社会现实意义。一方面,能够号召全体学生勿忘昨日种种苦难,以史为鉴,埋头苦干,自觉承担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光荣任务;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借助红色文化资源深化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养一批能够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把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

  思政课是学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把建党精神融入其中具有丰富的价值意义。其一,助推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波澜壮阔奋斗历程的生动缩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拼搏的精神特质,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思想之源。将思政课打造成弘扬建党精神的重要阵地,有助于培养青年学生的“大我”意识,激励其成为建党精神的传播者与践行者。其二,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要求教师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便于其在实践育人环节对建党精神的实质内涵进行社会化延展,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拓宽政治视野,厚植家国情怀。其三,培育了学生勇于担当、不惧风险和英勇斗争的风骨和品质。青年人身处新时代,肩上担负着民族复兴大任,在思政课堂上加强学习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可以从中国共产党应对危机困境的实践探索中获得经验启示,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思政课教学要系统阐述建党精神深刻的精神内涵

  教师把建党精神内嵌于思政课教学,要遵循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深刻体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质内涵,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担当精神与塑造顽强意志。

  第一,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纵观各大学校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实际情况,基本都实现了知识性育人目标导向,即能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吸收相关理论知识,但个别学校的思政课教学目标涉及情感培育、能力提升与价值塑造等内容,导致通过思政课载体实现铸魂育人的效果大打折扣。这与部分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前没有深入挖掘建党精神与学生情感、价值培育之间的关联休戚相关。

  第二,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建党精神涵盖党的百年征程、自我革命等诸多内容,教师在将建党精神与思政课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理论阐释与实践体悟相统一的原则,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原理真谛,深化对建党精神本质的理解。从实践来看,一些学校尽管基于建党精神的指引开展了思政课教学实践,但由于没有关注理论的时代价值,淡化了建党精神的厚重感,往往使实践育人浮于表面、缺乏根基。

  第三,遵循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原则。一节理想的思政课堂应由教师主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方案设计、课堂话题讨论与教学效果评估等诸多环节,让广大师生都可以在课堂实践中积极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不断拓展政治视野与创新思维方式。不过反观现实,学生在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主体性作用并不突出,且经常处于被动参与局面,直接影响了思政课实践育人效果的有效发挥。

  让建党精神成为学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助推器

  利用建党精神武装教师头脑,打造一支理论素养高与业务素质精的师资队伍。教师在思政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学校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借助“两个强化”激发教师教学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智力资源集聚优势,将建党精神全面嵌入思政教育全过程。一是强化理论性研究,提高教师政治素养。教师要发挥人文社科理论研究优势,厘清、摸透建党精神的实质内涵、生成逻辑、重要作用与时代价值等,为思政课堂上精准解码建党精神奠定理论基础,激活建党精神蕴含的强大精神伟力,增强青年学生的志气、底气与骨气。二是强化通俗化阐释,增强思政课堂亲和力。教师要紧贴社会现实,找到与青年互动的共鸣点,然后用网络话语、生活话语加以阐释,使抽象的建党精神变得通俗易懂。

  构建实践育人教学体系,讲深、讲透与讲活伟大建党精神。建党精神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鲜活素材。将建党精神内嵌于思政课教学,应结合实践特点与要求,拓宽建党精神的育人渠道。其一,依托红色资源整合思政课教学内容,打造“传承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专题模块,通过故事讲解、导图牵引等实操方案,避免出现偏离实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随意等问题;其二,深入挖掘建党精神育人要素,以红色主题黑板报、红色歌曲合唱比赛等方式打造校园红色文化景观,让师生得以近距离感受红色历史,汲取红色精神养分;其三,依托大数据、网络通信、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搭建“网上+网下”联动式育人平台,如思政课视频号、网上精品课等,使教学手段融媒化与教学内容可视化,利用生动形象的数字化教学场景打造一个个“指尖上的思政课堂”,有效拓展思政课教学的时间与空间。

  坚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用建党精神为思政课程铸魂。其一,在思政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洞察学生心理,利用翻转课堂等形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现对建党精神的理解,可在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开展新闻播报、才艺表演、诗朗诵、辩论赛、小剧场等活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其二,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红色文化整理、老兵探访等形式来发现、讲述革命、改革、建设事业中的英雄故事,并从中汲取到奋进前行的力量,传承伟大建党精神。

  新时代,我们要将伟大建党精神入心、入脑、入课,以此来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自觉地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情怀,为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作者系广州应用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2022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党建研究课题“新征程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项目编号:2022MB03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