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河南实践


刘涛

  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兼有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特点,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储碳等多种生态功能,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

  1855年,黄河在兰考决口改道北迁,留下一条横跨豫鲁苏皖的黄河故道,孕育了民权黄河故道湿地。民权黄河故道湿地由自西向东依次相连的鲲鹏湖、秋水湖、龙泽湖和与之相连的库塘湿地组成,南北宽3公里,东西长30公里,总规划面积2303.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266.5公 顷 ,湿 地 率98.1%。民权黄河故道湿地于2019年创成国家湿地公园,2020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全国仅有的82处国际重要湿地之一,也是河南省唯一的国际重要湿地。民权黄河故道国际重要湿地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植物197种,包

括孑遗植物中华水韭(中国第一批公布的50多种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的一种);鸟类178种,包括极危物种青头潜鸭(309只),水禽总量8.2万只;鱼类36种。

  2022年11月,民权黄河故道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修复的经验做法在世界湿地大会上做案例分享。民权黄河故道国际重要湿地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一、纳入地方发展战略

2016年,商丘市五次党代会召开,大会提出要着力实施“一核引领、一廊提升、两翼齐飞、四轮驱动”总体思路。一廊提升,就是实施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提升发展工程,带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明清黄河故道生态廊道;《中共商丘市委关于制定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强力推进明清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建设。2020年1月,民权县人民政府印发《民权黄河故道湿地保护与管理方案》;2021年10月1日,《商丘市黄河故道湿地保护条例》正式开始实施,这为民权黄河故道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近年来,民权县还出台了《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二、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为加强湿地管理,民权县组建了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成立了执法队伍,设立了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服务区。管理中心长期与农业农村局、公安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合作,严厉打击破坏湿地生态的行为(挖沙取土、放牧、盗割菖蒲、无人机拍鸟、非法捕鱼、野钓、捡拾鸟蛋、野炊等)。为保护湿地生态及生活在湿地内的野生动植物,管理中心购置了现代化的仪器设备(红外相机、高倍相机、望远镜、高清监控系统等)并聘请当地群众对湿地进行24小时巡护。

  三、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

黄河故道污染表象在故道,根子在岸上。近年来,民权县不断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转运体系,推动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削减、资源利用;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沿岸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沿线面源污染逐步减弱。为阻断污水进入黄河故道湿地的途径,民权县在黄河故道两侧开挖了截污沟;清理了黄河故道支流河道保护范围内的养殖场和河道内的养殖网箱并封堵了河道沿线生活污水排污口;禁止了垃圾乱堆;拆除了河滩违建。随着外来污水的减少,加之从黄河干流引来的源头活水水质越来越好,2022年,民权黄河故道国际重要湿地水质由III类提升到II类。

  四、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容量

近年来,民权县在黄河故道两岸栽植300米至500米宽的高标准林带,退塘还湿2万余亩,借鉴白洋淀、衡水等地湿地保护的做法,在水域大量种植荷花,部分水域种植了芦苇、菖蒲等乡土水生生物,修复退化湿地4600亩。另外,民权县还在湿地外围安装围网18公里,湿地水域构筑鸟岛35个,最大限度减少了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干扰。2021年4月,总投资29.5亿元的商丘市黄河故道水生态修复与治理一期工程项目获批,并于2022年9月开工。该项目主要是对民权县境内黄河故道上的三大水库进行清淤扩容、改善水质和提升水库周边生态环境质量,满足商丘市经济社会发展日益提升的用水需求。该项目完工后,任庄、林七、吴屯三大水库水面面积可达3.2万亩,蓄水量达1.8亿立方米,调节引黄水3.5亿立方米。

  五、持续开展科学研究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与郑州师范学院、北京林业大学、中国青头潜鸭保护工作组联合开展了青头潜鸭栖息、繁殖课题的研究。商丘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近几年连续发布黄河故道生态保护方面的指南课题,商丘市政协、商丘学院等多家单位都中标了这方面课题并完成了结项。为扎实推进商丘市黄河故道流域生态保护,建设生态宜居商丘,中共商丘市委党校专门成立调研组,到市直相关单位、故道流经县区、故道沿线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商丘市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建设的思考与建议》,该报告获商丘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树群签批,获商丘市优秀社科成果奖,并被列为河南省两会议案,所提建议被河南省委采纳。虞城县计生协党组书记、会长林文献副研究员长期开展黄河故道生态保护与黄河故道文化方面的研究,2023年上半年在商丘市委主办的内部刊物《商丘工作》上发表了题为《商丘明清黄河故道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思考》的理论文章。

  (作者系中共商丘市委党校讲师。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明清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建设研究”(23240041039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