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网宣外宣重要论述
奋力推动网络强国建设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于钦明
新时代,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全新战略机遇和各种风险挑战。在此背景下,网宣外宣工作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不断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向心力和引领力,实现“对内”打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对外”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与塑造好中国形象的美好愿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网宣外宣工作,并对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论断,既深刻阐明了做好网宣外宣工作的重要意义,也为网宣外宣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行动指南。现阶段,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网宣外宣重要论述,切实将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头,确保党的各项文化建设决策落到实处,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网宣外宣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方面,互联网迅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范围、渠道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一句话、一张图片、一篇文章、一段视频通过网络传播快速刷爆网络成为可能,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淫秽色情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各级宣传文化部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网宣重要论述,并在其指导下抓紧抓实网络宣传工作,有利于营造向上向善、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西化、分化活动,并通过网络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抹黑、丑化中国形象的事件时有发生,难以让国际社会客观、理性地认识中国。在此情形下,宣传人员应准确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创新对外传播内容、方式与渠道,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与全面的中国形象,构建行之有效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在具体实践中,能否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网宣外宣重要论述的精神内涵,是评判宣传思想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据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国内互联网用户已超过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6.4%。“网宣”与亿万网民直接相关,与亿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休戚相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是做好“网宣”工作的深厚底色,也是让人民更好享受互联网发展成果的务实举措。而在“外宣”工作中,着力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是让国际受众态度改变、观念转化的有效之举。中国故事的魅力深深植根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沃土,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在“外宣”工作中要讲清楚华夏文明的独特魅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为中国故事找到中华文明根基,使其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靓丽名片。
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网宣外宣重要论述走深走实,奋力推动网络强国建设,首先要强化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宣外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辟深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各级宣传部门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与贯彻落实,充分认识网宣外宣工作的重要性,从战略全局角度出发,把网宣外宣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并稳步有序推进。除此之外,还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关键。
发挥信息化引领作用,全面提升“网宣”工作质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信息化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性作用。尤其对于网宣工作而言,信息化是实现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新时代网宣工作要顺应信息化变革的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打造主旋律高昂的网络空间。其一,从顶层设计出发,以互联网为依托建立三级网宣工作体系,形成“一张网”“一盘棋”的宣传思想工作格局。其二,积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新闻舆论宣传与网络舆情治理工作,凭借新技术优势大幅度推进网络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网宣工作高质量发展。其三,组建精通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提升网络内容建设质量,使其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阵地。
打造全媒体传播格局,开创“外宣”工作新局面
将互联网平台视作外宣工作重要阵地,有助于全面提升外宣工作质效。回顾近年来外宣工作任务重点,转变思维惯性,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始终是主线任务。具体步骤如下:将人工智能、区块链、机器人写稿等新技术有机融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再通过协调统筹文字、音频与图片等多元要素,打破各网络平台传播边界,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主流媒体矩阵,最终达到全平台和多终端融合传播效果。例如,人民日报社现已拥有报纸、期刊、新闻客户端等10余种载体,日均发稿数量高达上千条,主要通过全天候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媒体产品服务,实现中国主流思想在国际社会全域流动与融合传播,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引导力与传播力。
推动“网宣外宣”工作联动,着力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占据思想引领与文化传承的有利阵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社会思潮交互激荡,互联网平台已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交锋的主战场。这启示我们在工作实践中要将网宣外宣工作有机整体进行统筹谋划,以网络平台为切入口打造国际一流媒体,拓展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空间。同时,宣传文化部门应及时更新宣传理念,在话语表现方式与重要议程设置上下功夫,让更多外国用户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中国故事”,不断提升对外传播的公信力、创造力与影响力。例如,在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中,《人民日报·海外版》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讲述好中国故事,真实传递了中国声音,使国际网络舆论场产生了积极效应。
综上所述,各级宣传文化部门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网宣外宣重要论述走深走实意义非凡,既有利于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舆论空间“最强音”,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也有利于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与影响力。面向未来,在推动网宣外宣工作联动的过程中,宣传人员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宣传理念、手段与内容,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作者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院长、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研究”(22VSZ096);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宣外宣重要论述研究”(2313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