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1年4月16日 星期

五陵村坚持“三治融合”
谱写民主法治新篇章



近日,凤泉区五陵村被司法部、民政部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位于凤凰山下的凤泉区潞王坟乡五陵村,新乡古八景之一的“五陵春晓”指的便是此地。全村12个村民小组,1448户,6129名村民,189名党员,依托丰厚的五陵文化资源,始终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坚持发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搏尽一分力、狠下一条心、共圆一个梦”的“六个一”精神,以构筑“村级组织健全有力、民主制度规范完备、法治建设扎实有效、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打造“时间银行”文化特色的社会治理体系,引导着五陵人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大步前行。先后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省级“文明村镇”、省级“民主法治村”、“河南省先进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称号。

加强组织领导

夯实基层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的基础在基层。为加强五陵村的法治创建工作,五陵村成立了法治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村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了民主监督平台,建立健全了以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评议党员干部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制定完善了以“四议两公开” 即“4+2”工作法为主要内容的村组织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两学一做”等制度,开展党员亮身份、“主题党日”等活动。推进“党员联户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健全“党委——区域——联户党员——群众”四级工作联动体系,做到任务具体到点、责任具体到人,实现党员联户全覆盖。通过这些规章制度,实现了村民和村委会成员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保证村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处理村务。

弘扬法治精神

推进依法治理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的稳定,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砝码。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

五陵村建立全国首家农村“时间银行”,在全区率先建立村级法治文化广场,建设民法典法治文化长廊、道德文化墙、法治一条街、村民学校、党员远程教育等法治文化阵地,打造五陵法治文化品牌,将宪法精神和法治文化集中展现,实现“法德共进”,提升群众法治素养。大力培育法律明白人,发挥心连心·志愿者团队、五陵“时间银行”团队、党员义工团队、雷锋精神团队、新思路团队等社会组织的自身优势,向群众宣传贯彻宪法、民法典、扫黑除恶、防电信诈骗等法律知识,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依法治村、以德治村、乡贤村风、居民自治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根据《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在村民中开展创“星级文明户”活动,正确引导居民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开展宪法进万家、送法进农村活动,通过法律讲座、电子显示屏、法治宣传栏、法律宣传单、法治图书等多种途径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组织村健身队、宣传队、村民文艺爱好者载歌载舞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举办村书画展、游园活动、演讲比赛、春节晚会等活动开展法治宣传,提高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让法治力量深入人心,为推进该村法治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管理模式

助推和谐发展

为加快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五陵村创新管理模式。打造五陵“时间银行”互帮互助公益平台,“时间银行”通过“存储时间、随需使用”的模式,把志愿服务、扶贫帮困、助人自助有效结合,让爱心循环“增值”,这不仅激励了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积极性,还拉近了邻里关系。建立法治教育基地,成立小荷未成年人帮教工作室,加强对未成年人帮教。依托网格员和党员义工,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激发了村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村民自治。与包片民警联手打造平安村,对辖区进行巡逻监控,组织党员义工服务队巡逻和治安巡防队巡逻,及时搜集社情民意,对矛盾隐患做到提前介入、有效控制、果断处置,定期做好矛盾排查工作,有效化解民事纠纷,确保矛盾消化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近年来,村每年平均调解信访纠纷案件10件左右,没有出现村民集体上访事件,农村安全饮水率达100%,村级主干道绿化、亮化、硬化到位,村民安居乐业。

五陵人将继续加强基层党的领导,不断夯实基层法治基础,让法治精神入心入脑,形成人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加快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谱写新的篇章。

(赵静 卢乃瑞)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