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领衔打造的病区常年“一床难求”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记市中心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张敏

张敏(右一)在给年轻医生讲解患者的片子
□刘萍 李炳 李振根 文/图
市中心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张敏,德馨于行、技精于勤,带兵领将有方,打造卒中患者“1小时黄金急救圈”有功,帮扶基层医疗机构有方、有功、有口碑。
张敏常以一头精致卷发、一袭洁净白大褂示人。作为市中心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的“定海神针”,住院患者记住她的,除了精湛医术,更有她待人时清晰温和的谈吐,以及事事以患者为先的赤诚初心。
她看CT片、核磁共振片能“一眼中的”,开药方精准对症,这是她30多年临床沉淀的硬功夫;她能凝聚全科医护人员众志成城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理念,常年满负荷、高质量救治患者,这是她率先垂范、管理有方的硕果。
带出众志成城的团队
张敏领衔打造的市中心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一病区,52张病床常年满负荷运转,40余名医护人员个个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医护团队中,有5名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和12名硕士研究生,这样的高配置在三线城市医院的临床科室中实属罕见。
白天,医生团队在病区查房、开方、写病历,如同不知疲倦的战士,与疾病顽强博弈,让患者的愁眉苦脸变成喜笑颜开;护士团队推着输液车在走廊往来穿梭,一丝不苟地为患者量血压、抽血、输液、送药、记录数据,与患者频频互动,每间病房都因白衣身影而暖意融融。
入夜,走廊、护士站、医办室依旧灯火通明,从这里传出的生命赞歌,穿过夜幕依然悦耳动听。
在科室管理上,张敏秉持“大事讲原则、非原则事情顾人情”的朴素理念,对医护人员的工作奖优罚劣,让“以患者为中心”的正气得到大力弘扬;对医护人员的实际困难,她想方设法协调解决,不断凝聚团队合力。
哪位医护人员怀孕了、哪位医护人员的孩子小、哪位医护人员的父母生病了,张敏心里都有一本“明细账”,她会特意叮嘱科室在排夜班、分配工作量时予以照顾。她为有困难的同事“减负”,让大家真切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与同事的亲情。人心换人心,被照顾过的医护人员“脱困”后,总会以加倍的努力回报团队。
作为科室的“知心大姐”,张敏营造了同事间“互相补台,好戏连台”的工作氛围。也正因如此,患者得到精准治疗、享受优质服务的“好戏”,每天都在该病区上演。
实现业务科研双丰收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9月20日上午,张敏就带领市中心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专家团队,在门诊一楼大厅举办“早防早治,守护认知”主题公益义诊活动。
活动中,张敏既是发起组织者,也是认真为患者义诊的普通一员;在职业生涯里,她是择一事终一生的医者,更是神经学科领域翱翔的“雄鹰”。
自1993年从河南医科大学毕业以来,张敏将全部心血倾注于神经学科发展,通过内外兼修、开拓进取,迅速成长为医院神经学科的核心骨干。
她擅长脑出血、脑梗塞、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治疗,在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诊断方面经验丰富;开展的CT定位头颅血肿穿刺术、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及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
“张主任看CT、核磁共振片子,一眼就能锁定病灶,制订方案又快又准,还会把不同治疗方案讲得明明白白,让我们放心接受最好的治疗。”这是患者对她的普遍评价。
长垣市农村一位患有脑卒中后遗症的老大爷,其女儿带着老人近日拍摄的CT片慕名求诊。张敏仅看一眼片子,就准确判断出老人的身体状况,让对方敬佩不已。当这位女士因找不到父亲的用药清单急得满头大汗时,张敏轻声安抚道:“别急,下次不用特意跑过来,把药品清单拍给我,我远程问诊后再把调药方案发给你。”张敏细致周到的安排,让对方感动不已。
“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有任何问题随时联系我。”这是张敏对所有患者的承诺。今年春天的一个深夜,接到求助电话后,她火速组建抢救小组,联合多学科协作施救,终于在凌晨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这样以生死时速创造生命奇迹的场景,在她的科室早已成为常态。
“有急病找张敏主任及其团队,心里才踏实。”患者王先生的话,道出了众多患者的心声。一面面“妙手回春”“大医精诚”的鲜红锦旗,更是患者对张敏及科室由衷的礼赞。
在临床实践的同时,张敏始终坚持学习提升,实现理论与科研的同步精进:在省级以上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撰写专著2部,获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在她的带动与言传身教下,科室年年实现医疗业务与科研进步的“双丰收”。
患者的就医经历印证着,这里值得托付健康与生命。20余项科研立项,14项省、市级科技成果奖,100余篇学术论文,以及“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省神经病学重点专科”“国家五星级高级卒中中心”等荣誉,见证着科室科研进步的坚实步伐。
打造卒中救治“黄金圈”
市中心医院是新乡地区践行中国卒中“百万减残”计划的中坚力量:通过高级卒中中心建设,综合救治能力稳居豫北第一、全国前50强;神经学科获评“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河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医院还牵头成立卒中联盟,是我市卒中急救地图发布及管理单位。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医院领导班子的顶层设计与政策倾斜,更离不开神经学科“五虎上将”带领团队的久久为功。张敏便是“五虎上将”之一,作为我市脑卒中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她将卒中防治视为民生工程,全力打造卒中患者“1小时黄金急救圈”,力争实现“三个1小时”急救时间窗——发病到呼救不超过1小时、院前转运不超过1小时、入院到给药不超过1小时。
熟悉医疗业务的人都知道,打造“1小时黄金急救圈”,实现“三个1小时”急救时间窗,需要神经科、急救科、放射科、麻醉科等科室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而这背后挽救的是卒中患者的生命,阻断的是一个个家庭痛失亲人的悲剧。
张敏始终坚守“将救治生命放在第一位”理念,以深厚的功底及满腔热忱,践行着救死扶伤的医者使命,书写着大爱无疆的医者篇章。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暴发、医疗资源紧缺时期,她依然白衣执甲、逆风而行,身先士卒坚守一线,夜以继日守护患者生命,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张敏还积极深耕基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探索脑卒中分级诊疗、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双向转诊服务模式;建立脑卒中线上线下会诊通道;构建起覆盖我市脑卒中人才培养、业务指导、质量控制、网络建设的完整体系。
作为郑州大学医学院、河南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张敏始终将培养医学人才、赋能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视为己任:成立专家宣讲团,每月举办基层医生卒中技术培训班;深入社区开展健康科普,为群众普及卒中预防知识;注重青年医师培养,让科室形成老中青梯次衔接的人才队伍。
在她的带领下,科室不仅成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更通过打造“1小时黄金急救圈”,将先进诊疗技术辐射至周边地区,让更多卒中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从医30多年来,张敏用仁心仁术守护生命健康,以责任担当诠释医者情怀,在平凡岗位上持续谱写着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