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育种 百薯争新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获嘉县点“薯”成金富农家见闻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荣通讯员 赵含香

  “这是‘叶用红薯’,可当蔬菜用;这是‘新薯19’,甘甜少丝,一株能结四五个红薯......”日前,在获嘉县亿博种苗基地,市农科院秋粮所副所长胡晓强向参观者一一介绍形态各异的红薯植株。

  这片看似普通的四五亩大的田地,实则是容纳了180个品种的“红薯基因库”。从红心蜜薯、白心淀粉薯,到紫心花青素薯、迷你盆栽薯,应有尽有。

  传统红薯种植往往一亩地只种1个至2个品种,追求的是单一品种的高产。而亿博种苗却另辟蹊径,走出一条以“品种多样性”为核心的差异化道路。据亿博种苗基地负责人闫鹏介绍,基地从2023年启动,经两年筛选与测试,最终留下180个适应性强、特色鲜明的品种集中展示。

  在这里,每个品种都配有“身份证”,标明名称、来源与用途。记者发现,除了“哈蜜”“西瓜红”等常见红薯品种,更有来自云南的“紫肉甘薯”,其花青素含量是普通红薯的3倍;山东的“高纤维红薯”,膳食纤维达8%。此外,还有可盆栽的“观赏红薯”,叶色常绿。

  “这些红薯品种不仅能丰富市场供给,更能为红薯产业升级提供‘种源支撑’。”闫鹏表示,当前红薯产业面临品种单一、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而这片基地相当于“品种资源库”。科研人员可通过杂交育种,整合不同红薯品种的优势基因,培育出更抗逆、更高产、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

  截至目前,亿博种苗基地成功培育出的“新薯19”“新薯20”,既口感香甜又纤维丰富,预计明年可大面积推广。

  走进亿博种苗基地,东彰仪村村民郭秋梅正和其他村民一起分拣红薯。“儿女在外务工,我和老伴儿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在这儿干活一天能挣80元,既能锻炼身体,还能拿工资,生活挺舒坦的。”郭秋梅的话里透着满足感。

  更让周边村民振奋的是,红薯产业链正从“田间”向“车间”“市场”不断延伸,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闭环。

  作为河南领先的红薯脱毒快繁基地,亿博种苗基地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为全省提供优质脱毒红薯种苗,破解行业痛点。与此同时,亿博种苗还率先实现对红薯“引进—筛选—选育—试种”全流程的自主掌控。“我们瞄准市场痛点,以脱毒快繁技术为依托,确保品种对口、种苗优质。”闫鹏说。

  “以前找品种得跑遍全国,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既省时又放心。”计划试种的村民张建有说。亿博种苗基地将优良品种与“脱毒种苗+技术指导+订单回收”模式相结合,为农户提供全链条服务,让“好种苗”变成“好收益”。

  从追求单产到拥抱多元,这片“红薯宝库”不仅刷新了人们对传统农业的认知,更勾勒出“科技赋能、多元发展”的现代农业图景。闫鹏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品牌建设,扩大育苗规模,提升科技含量,完善产业链,让红薯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强村的支柱,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