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人社服务“走新”更“走心”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姜楠)10月30日,我市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八场新闻发布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宾详细介绍了“十四五”期间我市人社事业的发展情况和成就。

  5年来,全市人社系统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两高四着力”,突出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核心职能,以“十四五”规划为引领,以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主题主线,推动我市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5年来,全市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10.1亿元,设立414家就业见习单位,发放援企稳岗资金2.7亿元,稳定就业岗位103.04万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97亿元,全市创业孵化基地达到36个,入孵创业实体3145家,带动6.7万人就业。针对重点就业群体,我市面向高校毕业生广泛开展“1131”就业服务,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站;加强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劳务合作,推进劳务输转,帮助农民工就业增收;面向就业困难群众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确保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方面,我市建成并投入使用了17个县级公益性零工市场和230家零工“微市场”,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圈,让“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招聘”成为现实。

  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十四五”期间,我市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444.69万人、58.42万人、65.04万人,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18.04万人、10.97万人、10.52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纳入全国统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纳入省级统筹,5年内累计发放养老保险待遇766.22亿元、失业保险待遇11.39亿元、工伤保险待遇8.08亿元、被征地农民社保补贴23.88亿元。在全市范围内建成79个高标准“社银一体化”便民网点,实现全市165个乡镇(街道)、3783个村(社区)社保服务网点全覆盖,实现509项社保业务“网上办”,29项高频业务“全国通办”。

  人才技能高地加速崛起。5年来,围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我市累计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95.88万人次;依托培训赋能,高技能人才达46.28万人,较“十三五”末新增29.26万人。在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上斩获2金2银1铜,竞赛综合成绩稳居全省前三。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500人,硕士及以上人才超1.1万人,为我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乡篇章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十四五”期间,我市广泛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累计建立各类调解组织177家,多家基层调解组织因特色鲜明、效果突出被评为国家级、省级金牌调解组织。聚焦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维护精准有力。多部门联合出台《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办法》,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作出全面规定。“重拳”打击欠薪行为,为2.6万名劳动者追回工资3.54亿元。全面推广应用河南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系统,累计将918个工程项目、21.3万名劳动者的工资支付纳入监管系统。

  从促就业到引人才,从保民生到护权益,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新乡人社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郭宾表示,全市人社系统将继续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既乘势而上、又迎难而上,科学谋划、高质量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