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桥营和程颢筑桥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长垣城北15公里的张三寨镇境内,有个叫官桥营的村,村中建有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家程颢、程颐二公祠,村内居民多姓程。这个村为何叫官桥营呢?传说这和程颢在此修建的一座官桥有并。
北宋时期,这里叫曹村。有一年,黄河决口,大水流到这里,将曹村南边冲了一条大沟,阻断了这里的南北交通。时任镇宁军节度判官的程颢,恰巧驻扎在这一带,就将此情上报,州郡长官就命其在此堵口救民。
程氏家谱上是这样记载的: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黄河在澶州滑县东南曹村决口,时任镇宁军节度判官的程颢,夜驰澶州,对澶州郡守刘渔曰:“曹村决口,京师可虞,臣子之分,身可塞,亦所当为。”
程颢奉命在此堵河,军营就驻扎在曹村。当时,这里丘岗连绵,决口遇阻,水势较缓。程公救民心切,军民齐心协力,河口很快堵住了。程颢又节俭办事,省下一些银两,他看大沟阻断了南北交通,就用此银修桥一座。因此桥为官银和官兵所建,所以就命名为官桥。
此桥虽是官桥,但同样便民,当地民众感恩戴德,纷纷进言架桥的官兵:“堵黄河决口和架桥都是程公的功劳,为留个纪念,请将此桥叫程官桥或官桥程。”官兵将民众之意禀告程颢,不想他连连摆手说:“不妥!不妥!堵决口乃我份内之事,架桥便民义不容辞。此桥用官银所建,众人辛劳,称为官桥,合情合理。至于程字,断不能用。用我程字,犯占官家便宜之嫌。架桥之功,要作纪念,就记住这营军兵吧!”说罢,提笔在营房的墙壁上写下了斗大的“官桥营”三字。
事有凑巧,时过多年,宋朝灭亡,金、元相继退出历史舞台。大明开国大将程福,为程颢之后,因灭元有功,赐地于此。于是,他就在这里寻找先祖安营之地,在当年先祖率官兵堵决口之处安了家,并移来了程氏宗亲。
随着程氏宗亲越聚越多,此村成了程氏村庄。程福念先祖之功,在村内修建了程颢、程颐二夫子祠,但他始终遵循祖训,沿用了官桥营之名。
后来有山西移民来到了这里,建村于官桥营之南。他们只知有官桥,却不知营字缘由,都以姓氏冠官桥命了村名,这便是官桥营南边的朱官桥、肖官桥、李官桥、焦官桥、薛官桥等村庄的由来。这些官桥村庄,实没有官桥,它们仅是借了个名字而已,因而也没有程老夫子的避讳。
(地名故事编辑部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