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伟大的工程 人类的奇迹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市育才小学杨非凡

  有人喜欢“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洞庭湖,有人喜欢“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有人喜欢“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江南风光,而我则喜欢“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万里长城。我相信,许许多多的青少年都对长城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今天,就请听我这个小小的长城讲解员给你介绍一下吧!

  长城全长约21196.18公里,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横跨15个省(市、自治区)。长城早期是用夯土、石块垒砌而成,到明代才改为砖石结构,有的地段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便利用山险为墙。

  长城并非一直都是现在这个样子。它的前身其实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自保,各自修筑的分散的城墙。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将各国旧城墙连接并扩建。到了汉朝,为了防御匈奴,将长城向西延伸至河西走廊,并增建了烽火台、关隘等重要的配套设施。到了明朝,长城得以持续性大规模修建改造,因大量采用砖石结构,以及糯米、灰浆粘合剂技术,城墙的抗损性明显增强。同时,明朝进一步完善了长城的防御体系,形成了由城墙、关隘、烽火台、城堡等组成的立体防御体系,大幅度提升了防御效率。

  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境内的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的精华所在,城墙平均高7米多,有些地段高达14米,墙基平均宽6.5米,顶宽5米多,可容纳5匹马并列驰骋,或10人并行。典型的配套建筑有敌楼、瓮城等。由此可见长城的建筑规模之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明朝既是大规模修建长城的最后一个朝代,也是现存长城遗迹的主要贡献者。1961年,长城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宛如一条巨龙盘旋在祖国的崇山峻岭之间,守护着中华大地的安宁。走在长城上,抚摸着这一历史悠久的宏伟建筑,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听到了当年战场上的厮杀声,刀光剑影,寸土不让,壮怀激烈!正如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出塞》中所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北京八达岭长城也是外国领导人到访中国打卡最多的地方。他们评价最多的是:不可思议,世界奇观!中国人太伟大了!长城太伟大了!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参观北京八达岭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说:“中华民族建造这个不可思议的工程,是因为他有坚强的毅力,有韧劲,有耐心,是聪明智慧的结晶。”

  难道我们还不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