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外国语小学校际教研聚合力同课异构展风采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10月16日,“上好每一节常态课·五校联动·同课异构”第六场主题教研活动在市外国语小学如期举行。市外国语小学、市实验小学、红旗区创新路小学、凤泉区宝山路小学、凤泉区南张门小学的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二年级《葡萄沟》一课,展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元魅力。

  市外国语小学丁琦老师,将趣味与实践融入课堂。他带着新鲜葡萄走进教室,引导孩子们化身热情的新疆维吾尔族老乡,直观体会“好客”的含义。针对“葡萄干制作”这一教学难点,丁老师亮出亲手制作的晾房模型,让孩子们把小手当作“葡萄”放进模型,再用小电风扇模拟风干过程,原本抽象的知识瞬间变得鲜活可触。

  市实验小学刘洋老师以“层层递进”的设计赢得认可。她从“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这一核心问题切入,先带领学生细数葡萄种类,再通过文本品读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最后梳理葡萄干的制作流程,让学生在清晰的逻辑串联中掌握知识、涵养情感。

  课堂结束,教研随即展开。市外国语小学教研组长陈建玲和市实验小学教研组长李芳,从语文学科专业角度给出精准指导。她们聚焦“生字教学的扎实性”与“小组讨论在课文拓展中的有效性”,深入剖析课堂环节的实施细节与教学策略的运用,为在场教师高效开展语文教学明确了优化方向。

  市外国语小学教务处主任赵晓燕在评课时提出,丁琦老师的课堂逻辑清晰、语言幽默,轻松营造出活跃氛围;刘洋老师的教学则尽显细腻,环节设计严谨。她建议两位教师可进一步强化课堂阅读环节,助力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深化对内容的理解。

  市外国语小学副校长宋丽萍表示,连续6场校际同课异构主题教研活动,成功打破了校际壁垒,实现了跨校跨区共研,加强了市直学校间、市直与区属学校间的深度交流,推动基础教育实现高质量、更有内涵的发展。(毛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