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庭院结“金”枣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京元通讯员 王燕
夏末秋初,记者来到延津县王楼镇王庄村,连片的枣树沿村道延伸,绿叶间,红绿相间的枣儿缀满枝头,甚是喜人。采访中得知,这片如今已成为村庄标志的枣林,竟缘于几年前一次偶然的发现。
2019年,王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好林与几名村干部在村内发现了一棵百年老枣树,上面结出的葫芦枣形态奇特、脆甜多汁。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促农增收的突破口。
“刚开始大家心里都没底,不知道这枣能不能种好并且卖出去。”王好林坦言。由于葫芦枣需要通过嫁接繁殖,王好林和村民们边学习边实践,远赴山东引进优质枣苗、学习嫁接技术,首批试种20亩。没想到,结出的葫芦枣因外形新奇、口感佳,迅速打开了市场。
村民王法见是早期参与种植的农户之一。“这棵嫁接的葫芦枣树种了三四年,去年开始大量结果,一季就能卖三四百块钱。”他笑着说,“要是全卖完,一棵树就能挣六七百块。”
村里创新推出“统一种苗、分散管理、收益分成”模式:在路边、河道等区域种植的,收益由村集体与参与者对半分成;村民利用自家庭院种植的,村集体与村民按3:7分成。这种模式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更极大调动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如今,王庄村枣树种植面积已扩展至30余亩,培育出了金丝猴枣、葫芦枣等近10个品种。村里一方面通过电商平台将枣子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另一方面发展采摘农业,枣子成熟的季节,枣园里游客络绎不绝。除了卖枣挣钱,枣苗也成了“香饽饽”——一年期嫁接苗市场价达每棵20元,为村集体再添一条增收路径。
“有了示范作用,这家看那家挣钱了,也都跟着种起来。”王好林笑着说,“家中要是有块空地,种两棵枣树就能收入1000多块,比种两亩地还强。”曾经的疑虑被实实在在的收益打消,村民的种植热情空前高涨。
一颗小小的“金”枣,不仅甜了舌尖,更富了农家。正如王庄村村干部所言,通过庭院种植枣树,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为王庄村写下了一份坚实的“乡村振兴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