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炫青春“能”创未来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女大学生用快板敲开世界冠军之门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吕晓彤 文/图

  “还记得我们手捧金牌回到新乡那天,走出车站就看到了校长和老师,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所有的艰辛和泪水都化作了满满的收获与成长。”说这句话的,是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郭佳梦。

  半个月前,她和队友赵月萍、李宇婷、王含月组成的参赛团队,从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载誉归来——凭借独具匠心的识字教学项目,她们勇夺“教育与体育”赛道金奖,用别开生面的教学创新征服了所有评委。

  这枚沉甸甸的金牌背后,是4名姑娘历时一年的淬炼之路。从上一学年期末的选拔,到站上世界级领奖台,她们熬过无数个磨课的夜晚,走过数十所小学的实战“拉练”,经历了无数次教案被推翻、再重来的过程。当别的同学享受寒暑假时,她们在实训室里苦练粉笔字;当同龄人外出旅游度假时,她们在山区小学的课堂上摸索最适合孩子的教学方式。

  那么,这4名姑娘究竟探索出了怎样独特的教学方式呢?“死记硬背不是教育,我们要让孩子们真正爱上汉字。”李宇婷的一句话道出了整个团队的教学理念。她们独创的“‘字’在生活、‘育’见未来”项目,将相声的诙谐、快板的节奏、拓印的趣味、书法的美学融入识字课堂,设计出了“汉字运动会”等沉浸式教学形式。课堂上,她们穿上传统相声服装,手执快板,用游戏化方式解构汉字奥秘,让识字课变成孩子们期待的欢乐时光(如图)。

  “金牌之路”从来不是坦途。王含月记得,初入集训队时,面对经验丰富的学姐,她连站上讲台都会紧张得发抖;赵月萍为练好粉笔字,手指磨出好几层茧子,常常深夜独自在教室反复练习;郭佳梦曾因项目被全盘否定,和队友咬牙熬夜重构方案;李宇婷为掌握快板教学技巧,从零开始拜师学艺。备赛最艰苦的阶段,她们每天只睡4个小时,却始终相互扶持。

  她们回忆道,最触动她们心弦的是深入乡村小学的实践经历。山区孩子渴望的眼神、农村课堂识字教学的困境,让她们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教育赋予的使命。“当看到孩子们因为一个游戏环节而眼睛发亮时,所有的辛苦都值了。”王含月说,为设计更贴近生活的识字游戏,她们甚至专门跑到超市观察孩童的日常行为。

  比赛前夜,一场突发状况几乎逼近每个人的极限——原本修改得接近完美的参赛PPT突然出现故障,指导老师李英慧、王瑞香陪着她们修改到凌晨三点。其间,王含月因解说压力一度情绪崩溃,又在团队鼓励下重拾信心。当裁判宣布金奖花落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时,4个姑娘相拥而泣,那些熬过的夜、流过的汗、磨过的课,在那一刻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从“教学小白”到“金牌教师”,她们的蜕变生动诠释了职业教育“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育人实效。作为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她们用创新打破外界对职教学子的偏见,用热爱诠释着“师者”的初心。正如获奖后她们所说:“起点不重要,只要足够坚持、满怀热爱,职教学子也能闪闪发光!”

  “我们会带着这束光,走向更广阔的讲台,去影响更多孩子,将光芒一直传递下去。”赵月萍坚定地说。

  如今,这4名姑娘已从赛场回归课堂,但她们的创新教学理念将会在更多小学落地生根。那块金灿灿的奖牌,不仅是对她们专业技能的肯定,更是这群未来教师用青春许下的承诺——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