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市顿坊店乡新村
乡村振兴路上的“幸福样本”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在卫辉市顿坊店乡西部,有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村庄——新村。它地处香泉河流域,属半丘陵地带,今年以来,该村以蓬勃的姿态,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产业赋能,念好家门口的“致富经”。曾经,新村村民大多守着几亩农田,收入微薄;如今,新村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锁定乡村建设新目标,走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之路,利用扶贫及水库移民资金,建成一系列产业项目。新村服装厂、内衣加工厂、农产品加工厂等标准化厂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走进新村服装厂,机器轰鸣,工人正熟练地操作着设备。一名村民笑着说:“以前就守着那几亩地,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能挣好几千元呢!工作也不难,还能照顾家里老小。厂里氛围也好,大家一起干活儿热热闹闹。这服装厂可给咱新村带来了大变化,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儿!”除了工厂,村里还流转180亩土地建设蔬菜大棚,特色种植为集体经济再添新动力。
环境整治,实现乡村颜值“大提升”。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依托卫辉市水利局“绿化、亮化、净化、美化”项目,新村积极推行“党建+人居环境整治”模式,以公益性岗位网格化、支部主题党日等活动为载体,定期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党员干部带头,村民积极参与,集中力量整治村内主次道路、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等区域,清除卫生死角;组织党员干部及志愿者定期开展清垃圾、清污水等行动,引导农户清理杂物,做到分类码放、整齐有序。如今的新村,道路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处处洋溢着清新宜人的气息,仿佛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文明引领,让乡村生活“有温度”。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新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党群服务中心功能齐全,便民服务站、党员活动室等一应俱全;落实村干部值班制度,成立党员服务队,建立“党员联系户”制度,26名党员分包79户群众,让村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同时,新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宣讲活动,弘扬家庭美德,践行移风易俗;“七一”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新风吹遍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一名村民满脸笑意,激动地说:“现在政策那是真的好。我原来住在山上,出行不方便,后来搬下来,一点点看着咱村越来越好。现在出门就是平坦大道,去哪儿都便利。而且空气清新,环境也美,每天出来散散步、聊聊天,心情舒畅。村里还建了好多厂子,年轻人能在家门口上班,这日子是越过越有滋味了!”
如今的新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正以崭新的姿态,成为当地乡村振兴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为更多村庄提供了可借鉴的“幸福样本”。
(孙保军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