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美化城市环境打造美丽宜居城市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城市绿化改造后,美丽如画的金穗大道
市民出门见绿、健身娱乐场地更多了。图为业余乐队在解放广场演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高质量城市建设应以人民为中心,将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理念与城市建设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抓建设强基础、精管理提品质、优服务惠民生”为主线,如绣花般精细推进市政基础、园林绿化等城市更新建设,全力推进便民服务等民生工程,城市品质颜值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科学增加城市绿量,用心提升绿美品质
近年来,我市围绕“增绿、添彩、提质”的工作目标,充分利用城市更新发展契机,不断进行城市绿化建设提质,推动园林绿化从单一绿化向景观生态转型。
城市绿量不断提升。先后在建成区实施园林绿化灾后恢复重建、老城区绿化更新提质一期、卫河生态治理工程、“十里海棠”主题公园建设等87个绿化项目,新建改造城市绿地330.82万平方米,科学有序增加城市绿量,逐步构建蓝绿交织、连续完整、布局均衡的绿地系统。
公园绿地显著增多。以群众需求迫切的绿色游憩空间建设为重点,通过拆违复绿、老城区更新提质、改造城市边角地等,实施卫河右岸生态公园、乐动公园、东孟河北岸廊道景观游园、解放广场、文化宫、文化游园等公园、游园和“口袋”公园建设提质。近年来,由市城管局牵头建设改造城市公园、游园和“口袋”公园71个,不断完善覆盖全市、便利亲民的城市公园体系,新增更有颜值、更有内涵、更有温度的高品质绿色活动空间。
城市颜值更加美丽。我市按照“低成本、多彩化、艺术化、轻养护”的思路,持续进行城区绿化彩化微改造工作,在金穗大道、新二街、人民公园等道路绿地、公园广场等推广种植宿根花卉,完成新二街与金穗大道交叉口等6处花园式路口微改造,花开时节美丽的月见草、金鸡菊、天人菊等百万余株各色花卉在道路上、街角边、公园中竞相绽放,形成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处处赏景的美丽画面。同时,以“共享城市绿化成果,提升街区景观效果”为目标,强力推进拆墙透绿专项行动,2022年以来,在建成区打造以月季为主的生态花墙103公里,建设文化墙36处,以繁花似锦、五彩斑斓的视觉效果,成为了市民竞相打卡的“网红”景点。
城市绿道不断增多。近年来,以“沿河、环湖、通公园”的“绿道链”为目标,大力推进城市绿道建设,累计新增城市绿道85.62公里,沿线设置景观灯、休闲座椅、分类垃圾箱、运动广场、景观廊架等服务设施,为市民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绿色出行提供便利。
深化园林精细管理,改善城市宜居环境
以标准化、智能化、精细化为核心,推动绿化管理从粗放向精准转型,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品质,打造绿色宜居城市环境。
机制升级,夯实管理基础。修订《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考核办法》《绿化养护质量评分细则》,完善植物养护、环境卫生、设施维护、安全生产、服务管理等管护标准,推行“网格化+责任制”管理模式,实现以小网格精细管理助推绿化管理服务提质增效。依托市城管局网格化平台及“园林绿化问题自检群”等渠道巡查发现问题,加强养护问题自查整改,累计解决自查问题4万余件,有力维护绿意盎然、美丽有序的园林环境。
科技赋能,提升管理效能。2023年以来,我市引进智能巡检系统,在人民公园、和谐公园、向阳公园等9个公园和道路绿化区域安装并投入使用,累计购置巡检仪器34套,安装巡检打卡点约260个,组建巡检网络。累计发布巡检任务3540余次,打卡约41000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000余条。同时,在东区公园服务中心引入无人机巡航与喊话设备,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问题巡查、园容维护、安全保障、文明劝导等管理效能,市区内园林绿化区域绿化管理效果和安全状况得到显著提升,群众投诉率大幅降低。
严格护绿,稳固生态格局。通过更新围挡栏杆、完善档案信息、邀请专业古树复壮公司等方式,对古树名木开展抢救复壮、保护管理工作,重点对城里十字槐树等10棵古树名木进行树洞专业修补、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等。建立绿化违法案件发现处置联动机制,严厉打击违法占绿毁绿等行为,形成严肃保护城市绿地的高压态势。
全面提升便民服务,架起服务群众桥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园林+文化”“园林+功能”等模式,推动园林从单一景观向多元载体升级,畅通群众参与渠道,推动服务从政府主导向共建共享延伸。
深化开放共享,新增群众亲绿新空间。为进一步满足群众亲近自然、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的新需求,持续推动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工作,将全市97个公园游园、广场廊道共计146.5万平方米的绿地进行开放共享,建设完善周边公厕、取水点等便民服务设施,开展“风筝节”等草地文化活动,满足人们零距离亲近城市绿色空间的需求。实施向阳公园“无界公园”改造等项目,利用科技手段创新改造平原公园、夏荷公园的智能电动门等出入口设施,让有形围墙迈向无界开放,方便游客24小时入园。
搭建沟通平台,打造群众参与新模式。为鼓励市民和企业参与到城市绿化建设管理中来,为群众提供更好的管理服务,依托“新小绿”园林绿化管理小程序,开通群众随手拍问题、积分兑换、认树认养等功能,选聘26名热心市民担任“市民园长”,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园管理、文明劝导、群众意见收集、游园秩序维护等工作,调动市民参与公园管理的热情,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公园管理新格局。同时,开放乌桕、海棠、银杏等70余种共315棵树木及9处绿地的认养服务,开展“我和小树共成长”等系列活动,受到社会团体和群众的广泛欢迎。截至目前,115棵树木被认养或冠名,群众参与绿化美化建设、共同爱绿护绿的良好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创新“公园+”发展,拓展服务群众新功能。在传统公园绿地元素和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公园全龄友好服务设施、举办不同类型的活动,提升公园绿地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举办“公园+文化、公园+体育”等活动,在各公园建设门球场3座,增加健身区3处、锻炼设施100多件,满足群众锻炼需求;打造“阳光园林”志愿服务品牌,实现公园志愿服务站、母婴室全覆盖;持续推进公园“馨香书坊”建设,打造公园免费阅读的“精神粮仓”;开展公园盆景展、菊花展、梅花展等生态文化活动,推进公园服务内涵、功能、业态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让公园绿地更好成为市民“走得进、坐得下、玩得好”的“城市客厅”。
园林工作是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是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市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着力提高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在绿植景观提升上做文章,为新乡人民创造出更加优美舒适、和谐宜居的幸福家园。
(潘红娟李亚超王威龙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