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养生道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你吃饭了没有?”这是我们见面时最常说的一句话,这既是一种礼貌的问候,更是一份善意和关心,体现了饮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老话里有“民以食为天”,也有“病从口入”,饮食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要当好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自然要从科学饮食开始。
传统养生理论认为,人的寿命由自己决定,通过顺时适度饮食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顺时”就是顺着自然的节律选择食物。比如,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春天可多吃甘甜食物,少吃酸性食物;当夏宜减苦增辛以养肺:夏季可吃些辛辣食物,少吃苦味食物;当秋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秋天要少吃辛辣食物,多吃酸性食物;冬季宜减酸增苦以养心气:冬天可吃些苦味食物,少吃酸性食物。这正是我们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不仅一年四季饮食的口味有别,一天之中的进食时间也有讲究,“日没之后,不欲夜食”,意思是太阳落山之后不宜再吃东西。现代大部分专家也推荐,晚饭在7点前吃最佳。“适度”就是要有节制,“三分饥寒七分饱”“食不欲苦饱,食不欲粗及速”,这些说法都在告诫我们:不要吃得太饱,不要进食太匆忙,要细嚼慢咽。
说完饮食的时和度,我们再来看看搭配的问题。《遵生八笺》中有“蔬食菜羹,欢然一饱,可以延年”“每三日一斋素,可以养生,可以养心”的记载。一些现代研究也指出,素食能促进新陈代谢,蔬菜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还具有抗衰老及抗癌作用。素食者的肌肉和身体不易疲劳,且血液黏度低、血流顺畅,头脑也更清醒。相比之下,食肉过多者易困倦、心神不宁,血管壁胆固醇堆积较多,更易患高血压和心脏病。如今生活条件改善,肥胖人群增多,脂肪肝已成常见病,各种“富贵病”层出不穷,我们更应重视饮食搭配。“轻荤重素”的原则,永不过时。但有些爱美的女性,为了追求镜中纤细的腰身,完全拒绝荤素,仅以水果为生,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吃出来的病,终究还要靠饮食来调理。传统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专设“食治篇”,主张“凡欲治病,先以食疗,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在《千金翼方》中更是强调“孝子须深知食药二性”“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唐代的食疗养生极为盛行,还诞生了我国最早的食疗学专著《食疗本草》。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吃喝养生的学问更是说不尽、道不完。这是千年历史积淀的宝库,需要我们不断地发掘探寻。让我们一起探索中医养生之道,做现代健康之人吧。
(娄政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