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土地“活”了村民腰包“鼓”了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红旗区小店镇王堤村蹚出乡村振兴双路径


  夏日的红旗区小店镇王堤村,空气里弥漫着水汽与希望的味道。村南那片11亩的集体土地上,新建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池波光粼粼,增氧机翻腾起细密的水花——这里,正悄然孕育着一场集体经济的“蓝色革命”。

闲置地变“聚宝盆”:

小对虾游出富民大产业

  王堤村党支部主动作为,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的民主决策,建设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的项目蓝图应运而生。该村党支部不仅牵头引进前沿的养殖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更探索建立了“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机制,党员技术骨干带头学习钻研,攻克养殖难关;村“两委”成员全程跟进服务,保障项目顺利推进。“预计年产对虾可达数万斤,年收入约10万元!”看着波光粼粼的虾池,村党支部书记信心满满。这不仅是集体经济的增长点,更是党支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生动实践。项目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更直接创造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一尾尾晶莹的南美白对虾,正快速成为王堤村特色水产养殖的闪亮名片,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鲜活力量。

千亩良田“转”出生机:

租金+薪金,村民双份增收

  与此同时,王堤村另一场深刻的变革也在进行。种粮大户王增波,以规模化经营的思路,集中流转了村中1150亩优质耕地。更令人称道的是,王增波始终坚持按政府规定的最高标准——每亩1200元支付土地租金,稳稳托起了村民流转土地的基本收益。“租金按时拿到手,心里踏实!农忙时还能去王老板地里干活,又挣一份工钱!”村民王大爷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土地流转,转活了资源,转高了效率,更转出了村民增收的新模式——租金保障基础,务工增加现金,双重收益让村民的腰包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振兴之路:

“两条腿走路”,走出乡村活力

  王堤村的故事,是土地与智慧碰撞的火花。一边,盘活集体闲置资源,瞄准特色高效农业,以技术赋能,实现集体增收与就业带动的双赢;另一边,推动土地规范流转,引入大户规模经营,以市场最高标准保障农民利益,释放劳动力价值,达成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收入的双提升。两条路径,并行不悖,共同奏响了王堤村产业兴、农民富的振兴强音。它清晰印证了乡村振兴没有单一模板,因地制宜盘活资源,大胆创新经营模式,土地里就能生长出金色的希望。

(刘珂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