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所染”铸风骨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静泉校歌》创作背景说明


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歌词谱

Array

  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的历史可追溯至1930年,爱国实业家王静澜与郭泉林先生共同创立了私立静泉中学。时值国家危难之际,两位先贤以“实业救国、教育兴邦”为志,取“静”“泉”二字为校名,倾力创办学校,旨在培育英才、振兴中华。校训“立身成败,在于所染”出自唐代吴兢的《贞观政要》,强调环境对人格塑造的深远影响,与静泉中学“以优质教育涵养家国栋梁”的初心一脉相承。校歌作为精神载体,承载着这份厚重的历史使命与教育理念。

  1930年,由教务主任秦华森(中共地下党员)作词,孙道宏(静泉中学音乐教师,曾留学法国)作曲的校歌《静泉校歌》定型,以“卫河畔”“古鄘南”为地理符号,反复咏叹“我修学习业在静泉”,呼应校训内核——“立身成败”的根基,正在于静泉这片沃土的滋养。校史中,师生卧轨声援爱国运动,校长张心恮助力和平解放,革命烈士韩铭世等教育者鞠躬尽瘁,皆以行动诠释“所染”之深意:学校如慈母般以勤朴诚毅的校风浸润学子,使其成长为社会中坚。

  校歌的旋律,既是对先辈筚路蓝缕的追忆,亦是对新时代使命的回应。歌词中“大踏步勇往直前”“慈爱的母亲庄严伟大”等意象,象征着学校如慈母般守护学子成长,更寄托着对青年“立身于时代浪潮,成事于家国所需”的期许。校训与校歌共同构建起精神坐标: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学子当以“所染”之志,传承静泉风骨,践行勤朴诚毅,将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宏图之中。

  校歌,不仅是历史的回声,更是未来的号角。它将以更昂扬的旋律,激励一代代学子铭记“立身成败,在于所染”的箴言,在爱国爱校的土壤中扎根,在自强不息的道路上绽放,续写静泉精神与田家炳精神交相辉映的新篇章。 (魏名玲 岳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