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生活的最高境界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陈雨
五月已半,天气渐热,麦穗初齐,桑叶正肥,此乃小满时节。农人立于田埂,望那麦芒微黄而未全熟,心中便有一种满足。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却又未至大满。人生在世,能达此境者,实为不易。
我见过许多“求全”之人。他们面目紧绷,眼珠突出,嘴角下垂,一副不得志的模样。他们日日奔走于名利场中,他们的欲望如同夏日野草,刈了一茬又生一茬,永无止境。这般人物,我每每遇见,便觉得可怜。他们何尝知道,人生在世,得些小满,已是莫大福分。
记得幼时邻家有位老秀才,姓陈,人称陈先生。他家中不过3间瓦房,一方小院,院中植有梅树一株,兰花数盆。陈先生每日早起,先扫庭院,后浇花木,继而读书写字,偶尔也教几个蒙童,得些束脩度日。我曾问他:“先生学问这般好,为何不去考个功名?”他笑而不答,只指着院中那株梅树道:“你看这梅,开花时不过十数朵,却已足够。”当时不解其意,如今想来,陈先生便是得了小满之趣的人。他知足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不慕他人高楼广厦,不求闻达于诸侯,只守着那几本书、一株梅,便觉人生圆满。这般境界,岂是那些终日奔走钻营者所能梦见?
小满之妙,在于知止。世人多不知止,故常陷于苦恼。我曾认识一名商人,起初不过摆个小摊,卖些杂货,后来渐渐发达,开了店铺,又办起工厂。钱财如水般涌来,他却愈发愁眉不展。一日饮酒过量,竟对我吐露真言:“我如今钱财越多,越觉不足。看见别人比我富,便寝食难安。”言罢泪下。不出3年,此人便因劳心过度去世。死时家财万贯,却无一亲人守在身旁。倘若他当初懂得小满之道,在稍有积蓄时便知足而止,何至于此?
小满不是懈怠,而是一种对生命限度的清醒认知。譬如饮酒,微醺最佳,过饮则伤身;譬如赏花,半开最美,全开则近凋。我乡里有个种菜的老汉,每年只在园中种些时令菜蔬,够一家食用,余者分与邻里。有人劝他多种些卖钱,他道:“种多了我照料不过来,反坏了品质。如今这般,我自在,菜也好,邻里也欢喜,岂不美哉?”这便是小满的智慧——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在边界内做到最好,而不贪多务得。
小满的人生,往往最为长久。那些追求大满的人,常常如流星划过天际,一时耀眼,转瞬即逝。而小满者,如同山间清溪,细水长流,终年不涸。我认识一位教书先生,在乡村小学教了一辈子书,学生中既无达官显贵,亦无富商巨贾,但他每收到学生寄来的只言片语,便欢喜不已。退休后,他在屋后辟了片菜园,种些瓜果,养些鸡鸭。我去看他时,他正坐在葡萄架下读书,阳光透过叶片,在他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他抬头笑道:“今年葡萄结得不多,但粒粒饱满。”我想,这便是小满人生的真谛了——不必满架繁果,只要粒粒饱满便好。
而今世道,人心浮躁,人人争做大满,却不知小满之可贵。大满则溢,溢则损;小满则安,安则久。老子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小满者,知足知止也。
小满时节,麦穗微垂,桑蚕结茧,万物皆知适时而止。人亦当如此——在适当的时刻,懂得说“够了”。
人生最高境界,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