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铁匠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江红斌
村西的麦地里有两间红砖平房,是史庄村铁匠周克有的铁匠炉。别看房子褪了色,如果找合适角度远远望去,红砖平房背后有迢递的墨绿色麦田,有刚绽出浅黄嫩叶的一排排杨树,有散发着浓郁香味的鹅黄色油菜花,景物交织,与红砖平房相映成趣,端的是一幅美不胜收的泼墨写意画卷。
远远传来空气锤“嗵嗵”的声响,像擂动的战鼓,让人霎时心潮澎湃,热血上涌;俄而传来唐派豫剧唱腔。那力道韵味,让人有种力量陡增的冲动。红砖平房内,鼓风机源源不断舞动空气,铁匠炉里蹿出尺把高的火苗,一根等待煅烧的毛坯铁在火焰里高温熔化,热火朝天的氛围一下子就感染了造访者。然而,这只是一支神曲的前奏、队伍出征前的呐喊而已,真正的高光时刻刚刚开始。毛坯铁在炉火中经受高温,在火苗间跳舞,羽化成仙。白炽的毛坯铁已达一千四百五十摄氏度的熔点,这是铁匠所说的火候。毛坯铁被铁钳夹出,迅疾放在空气锤上锻打。拥有千钧之力的空气锤在铁匠的操作下,或重锤砸下或轻柔敲打,如听话孩子般乖巧。毛坯铁也在千锤百炼下,仿佛成了铁匠手中的一团泥巴,随心所欲塑形,逐渐百炼成钢,浴火重生,来一次惊天动地的涅槃。毛坯铁已变成所需成品雏形,手疾眼快的铁匠根据火候进行降温淬火,青烟伴随着一阵呲呲啦啦的响声冒出,淬火成功。闪着宝石蓝光的成品在地上喘息,慢慢散发余温,让人仿佛能听见成品在嬗变之后发出的低吟浅唱。铁匠终于舒了口气,抹一把额头溪流样的汗水,眉头舒展,嘴角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
这便是周铁匠的日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40年的光阴就在这千锤百炼的锻造中悄然流淌。
周铁匠中等身材,体格健硕。他出身世家,伯父和舅舅都是著名铁匠,15岁时开始拜表哥学艺,拉风箱、抡大锤,练就一副健康结实的身板。大铁锤十来斤重,抡一天下来胳膊抬不起来,为练准头,晚上还要独自抡一阵子。他喜欢大铁锤砸出的“叮当”声,更喜欢多人协同砸大锤,那力道和节奏,那韵律感,让他不能忘怀。尤其是打制一米多长的铁钐,需8个人同时抡大锤协同捶打。钐片薄,冷却快,需要速度,考验着匠人的技术。回忆那热火朝天的打造场景,砸大锤的声响此起彼伏,简直就是乐队在演奏交响乐,让人激动不已。
关键技术师傅秘不传人,周铁匠趴在门缝偷艺可以整夜不睡,硬是凭借一股钻劲儿练得一身好手艺。学成归来,他在村里开了铁匠铺,培养妻子学会打铁,夫妻同心,在铁匠铺众多的村庄里打出一片天地。他的性格就像他锻打的钢铁一样硬,遇到难事独自承担,遇到不合理的事敢仗义执言。客户都成了他的朋友。
周铁匠打造的瓦刀、锄头、斧头等工具,边道整齐,瓦蓝簇新,坚硬锋利,深受用户好评。他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实用的产品规范。比如,锄脖弯曲度要使锄桨把儿与人的心脏平齐,叫做“平心锄”。这个角度能使锄头轻松入土,用着省力。再比如,斧头的柄孔必须3厘米大,孔中心稍细,便于安装木柄后,外侧打入楔子,斧头永远不会脱落。柄孔至斧顶4厘米半,至斧刃7厘米,这种设计,抡斧头能得心应手。最讲究尺寸的要数瓦刀,瓦刀总长36厘米半,刚好6层砖高度。刀前宽6厘米半,刀后宽7厘米半,刀头长15厘米半。刀头往砖上一横,砍下的正好是七分头,余下是二分头。泥瓦匠不拿尺子,砌砖墙拐角就能留合适的茬口,很方便。周铁匠非常重视铁器质量,每每听到用户夸奖,心里泛起了甜蜜,自豪感油然而生,更坚定了他把铁匠事业干好干到底的决心。
每天,鼓风机的嗡嗡声,炉火的噼啪声,空气锤的嗵嗵声,砂轮机的嗞嗞声构成了周铁匠劳作的全部,枯燥,单调,机械,重复,难免会产生厌倦情绪。他动摇过,彷徨过。为舒缓心情,他试着学唱戏曲,谁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越来越喜欢唱戏了。
他拖着白天的疲惫,晚上跑到附近村向人学戏,凭借执着的劲头儿,成了一位铁杆戏迷,到处参加戏迷组织的演唱会,一展歌喉。在游人如织的如意湖畔,总能见到他唱戏的身影。他喜欢用假嗓子翻唱唐派豫剧,唐喜成的所有经典唱段他都能唱。打铁累了,他唱一段《南阳关》里铿锵有力的《西门外放罢了催阵炮》,来驱散劳累;订单完成了,唱一段《三哭殿》里的欢快曲调《李世民登龙位万民称颂》,抒发喜悦之情。他说,唱几段戏,一整天的劳累没了,人更精神。他唱得行人驻足流连,唱得如意湖的鱼儿忘记游玩,唱得天上月亮隐在云后不愿离开。有人问他能唱到哪年哪月,他把戏歌《你家在哪里》的唱词唱出来:“只要恁想听,我唱到一百年。”
AI技术再发达代替不了人脑,现代化锻造工艺再精细照样替代不了铁匠炉。小块菜地,路肩、河坡、坟头间小块开荒土地,尤其是山区梯田,凡农业机械到不了的地方,锄头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钢筋混凝土再高大,少不了瓦刀砌墙打隔断;木工机械再先进依然离不开斧头砍削。如今铁匠收入不高,村里其他铁匠都已经改弦更张,但周铁匠会一直坚持干下去,直到老去,因为村民需要铁器,需要铁匠手艺。这是铁匠的本分,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年近花甲的周铁匠自豪地说:“作为最后一位铁匠,我感到光荣和自豪。”
听了周铁匠朴实的话语,再审视铁匠炉,那两间红砖平房仿佛平添了一种灵气,变得乖巧而美丽。熊熊炉火喷出的是温热的幸福,是最后一个铁匠热爱美丽乡村的一颗跳动的红心。在这里,铿锵的豫剧唱段是对幸福美满生活的真情流露和热情讴歌,而空气锤的嗵嗵轰响震撼心灵,是擂响建设美丽乡村前进步伐的隆隆战鼓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