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皖北古建筑文化高质量传承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李文帅

  摘要:建筑是文化的沉淀,文化是建筑的灵魂。伴随数字化技术的日渐成熟,皖北古建筑文化传承面临新的挑战,例如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古建筑的原貌面临威胁、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等,而数字化技术为保护古建筑的原貌和高质量传承赋能,为皖北古建筑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从还原古建原貌、文旅宣传推广、文化传承弘扬三个方面对数字化赋能皖北古建筑文化高质量传承提出建议,让皖北古建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关键词:数字化;皖北古建筑文化;高质量传承

  皖北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蕴含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有其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涌现,为皖北古建筑适应现代媒介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激发皖北古建筑文化高质量传承数字活力。因此数字化赋能皖北古建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为皖北古建筑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实现对古建筑保护和传承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对文化的高质量传承。

  (一)还原历史面貌,投射历史技术

皖北古建筑的历史价值是我们无法估量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古建筑的历史发展脉络,为研究皖北古建筑提供现实依据。过去,有许多古建筑因修缮不当或未被重视而遭到破坏,因此,在修复古建筑过程中,要进行分级修复,用最少的干预手段,使皖北古建筑保持“原汁原味”传达历史的厚重;对于无法修复或无史册记载的则维持现状,使古建筑保持完整。在数字化视域下,可以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古建筑进行高精度、无接触的数字化记录,获取精确的几何信息和纹理数据,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和新老工具的混合使用为古建筑的保护提供了新的范例。数字技术的“可预防性”保护能避免人为过多地破坏古建筑,还原皖北古建筑历史原貌,能对皖北古建筑的构造和材料都有清晰的认知,避免对古建筑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为后续的保护与传承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从而真实反应皖北古建筑的历史脉络。

  (二)发挥文旅效应,打造特色名片

皖北古建筑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文旅效应,释放旅游消费的潜力,为皖北古建筑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运用虚拟现实或全息投影等技术,为游客参观皖北古建筑带来沉浸式的体验,使得受众群体在线上也能感受皖北古建筑文化的魅力,将古建筑蕴含的文化和美学思想发扬光大;还可以积极探索有吸引力的传播渠道,如在短视频平台加强皖北古建筑线上线下的宣传推广,让皖北古建筑文化精准推送到受众群体。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的需求打造皖北古建筑文旅新名片,多元化开发特色古建产品,打造特色文旅品牌,例如和影视剧、动漫等热门IP联名延伸文创产品产业链,加深“历史古建+文化娱乐”的体验,让皖北古建筑在新时代开口“说话”。总之,借助数字技术能为皖北古建筑文化赋能增效,有助于实现皖北古建筑经济价值。用特色文旅标签向公众表达历史故事,提升皖北古建品牌影响力,让古建筑突破传统限制,焕发新的生命力。

  (三)突出文化熏陶,传承文化瑰宝

近年来,随着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工作加速推进,公众对传统古建筑文化的兴趣愈加浓厚。为此,应主动发挥皖北古建筑的文化资源,将皖北古建筑文化渗透数字空间,不断完善数字化管理和服务,通过情景剧、游戏互动等新形式解读皖北古建筑的文化内涵,拓宽文化传承的渠道,提升皖北古建筑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人们对皖北古建筑文化的认知,推动皖北古建筑文化传承面向未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既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符合确保文化传承的科学性,同时,还能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传承皖北古建筑文化的队伍中来,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增强文化自信,实现皖北古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推动皖北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让皖北古建筑的历史看得见、文化传承得好。

  结语

守正创新是高质量传承皖北古建筑文化的关键。在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下,盘活皖北古建筑,让皖北古建筑不失本色,展现中国古建筑特色文化底蕴,实现皖北古建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清.文化自信下古建筑的当代价值与文化传承[J].文化产业,2023,(22):37-39.

  [2]汤丹捷.数字化技术助力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路径研究[J].新传奇,2024,(32):123-125.

  [3]刘慧宽.文脉共生与活化传承:写在古建筑上的中华典籍[J].群言,2024,(09).

[4]刘春涵.文化安全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3.

  (作者系蚌埠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本文系2023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 《数字化背景下皖北古建筑文化传承应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AHSKYQ2023D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