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传统产业“基本盘”
壮大新兴产业“增长点”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军旗
当西北的冰草与中原的小麦结合,会产生怎样的神奇?中原农谷告诉你,我国首个国审远缘杂交新品种——“普冰03”,正尽情地吸吮着黄河水,盎然拔节生长。
每天凌晨4点,一辆辆装满绿色食品的冷链物流车从这里出发,穿过黄河两岸走向大江南北,进商超、上餐桌,让国人手中的饭碗与舌尖上的安全变得稳固又轻松。
从一只口罩到一系列肢体康复产品,“中国医疗耗材之都”拥抱“人工智能+”,闯出了数字化转型进阶新路。
置身郑州大都市圈,北接京津冀,东联山东半岛城市群,西通西安都市圈,我市正抢抓新机遇、发挥比较优势,持续做优传统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奋力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从一粒种子到一道道美味
黄河的风吹来,新乡平原示范区桥北乡高标准农田里,“普冰03”小麦抖擞着精神,进入返青拔节期。
“这个小麦新品种2023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审定,2024年在中原农谷成功转化并推广,目前种植面积2000亩,全是种子田,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抗倒春寒能力强、综合抗病性好等特点。”中原农谷联合种业有限公司技术部负责人韩亚伟介绍,“普冰0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立会研究员团队将野生近缘植物冰草中的高产、抗病、抗逆基因导入小麦,是我国第一个国审远缘杂交新品种,突破了利用冰草属物种改良小麦的世界难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省委、省政府在我市布局建设中原农谷。3年来,中原农谷已集聚58家高能级平台、16位院士,保藏种质资源18万份,培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161个,建成良种繁育基地110万亩,带动河南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让“一季千斤、两季吨粮”在河南成为现实,同时带动河南每年为全国提供优质种子45亿斤。
饭碗不仅端得更牢固,还要吃得更健康、更丰富。我市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形成从地头到餐桌、从农场到市场的农业全产业链。
在原阳县,雨轩、壹德等绿色食品企业,从我省及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等地采购牛羊,经过标准化深加工形成1000多个产品,通过冷链物流源源不断输送到全国。“政府帮助建了全自动立体式冷库,产品出车间就进冷库,出厂门就上高速。”雨轩公司副总经理俞建华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营收有望实现4亿多元。
跨越千里,从福建来到中原,壹德公司扎根黄河北岸,看中的就是我市融汇天下的交通区位优势、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全市拥有14条高速公路(含在建5条),今年年底通车里程将达到645公里,基本实现“县县双高速、主要乡镇全覆盖”;拥有13座高等院校、4所国家级科研院所,既为广大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也输送大量技能人才。
从“脱胎换骨”到“强筋健骨”
“从忙得脚不沾地到忧心单价下跌,心情像过山车一样。”河南省健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田书增这样形容内心感受。
建厂16年,这家位于长垣的口罩生产民营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的长垣,2020年为武汉市抗疫一线供应了1/5的口罩、1/7的防护服。
新常态下,如何从“价格内卷”向“价值跃升”转变,开辟新的增长曲线?我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建立“一企一档”,精准诊断,推动企业“上云”和建设智能工厂(车间),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挺进。
“前几天,新乡市委书记李卫东到我们这儿调研,指导我们把握‘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转变趋势,加快发展高端医疗仪器。”田书增信心满满地说,我们主打的精密输液器,可自动过滤输液中肉眼看不到的残留物,5条自动化生产线已在计划中,其中1条即将安装调试。同时,智能仿生手、上臂肌电假肢等康复全系列产品也开始见效了。
化工产业也是全市传统支柱产业之一,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77户,被列入省定八大化工基地之一和省煤化工生产基地重点市。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赋能下,化工这个老产业不断化茧蝶变,迎来新生。
多个“第一”见证了澎湃生机:心连心化工集团的合成氨、甲醇综合产能居全省第一位,尿素产销量全国行业第一;银金达集团主营产品PETG聚酯原料和聚酯薄膜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国际第三;瑞丰新材是国内润滑油添加剂头部企业,具有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
“去年,我们公司产值是落户新乡经开区第一年的5倍,主导产品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河南省第一、全国第二,其中开发的多种有机膦均相催化剂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开春过后,由两名北大博士创建的新乡市润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爆单”了,这得益于市区两级“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精准服务、温情服务。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4年,我市抓住国家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帮助企业更新设备10265台套,完成投资54.5亿元。这一年,全市化工等五大传统产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从实验室迈向大市场
凌晨2点,新乡高新区华兰生物新型疫苗实验室内,身穿防护服的研究员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团队研发的痘苗广谱流感疫苗即将完成动物实验的检测工作。
同一时刻,河南源宏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将回收的塑料碎片,通过国际先进工艺生产出再生聚酯高分子原料,大量聚酯薄膜产品或被隔壁企业应用或输送到国内外各大饮料企业。
看产业、问链群、送政策......从市委主要领导逐县调研,到全市项目建设大会,我市深入落实全省“新春第一会”精神,推动各地抢抓机遇、务实重干、奋勇争先,奋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在豫新公司新能源事业部现场,经过装配、焊接、氦检、组装、质检一套流程后,一个个直冷直热冷板下线,销往比亚迪、吉利、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战略客户。开春以来,该事业部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42.2%。
据介绍,作为我省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我市现有汽车零部件规上企业107家,转向系统、空调、滤清器、散热器、制动器、电池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零部件企业与郑州车企深度对接、深度配套,不断提升郑州都市圈汽车产业供应链配套水平。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再到大市场,我市持续实施产业链群培育攻坚行动,创新推行校企校地合作“十条”政策,2024年“8+17+N”产业链群规模占全市比重首次超过80%。
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我市大有可为,也必定大有作为。我市将进一步突出“产业兴市”、建设“制造强市”,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做大做强现代产业这个筋骨,全力扛稳“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