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庵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三台庵位于新乡市红旗区关堤镇西台头村,因此庵是东台头、中台头、西台头三村人共建而得名。
此庵初建时间久远,现无从考证,院落坐北向南,东西宽30米,南北深40米,占地约1200平方米。庵内有广生祠、伽蓝殿、大殿(佛爷殿),院深两进,中有腰房,前院中有一古柏,需三个成年人方能合抱。三台庵建有山门,山门前立有明代石碑两通。当年古刹森然,香客不断。旧时出新乡县城南门,举目可见庙中之大柏树。
三台庵历经多年风雨剥蚀,多次兵荒战乱,曾经几度废兴。据现有石碑铭文所记,三台庵已历六次大修。
时值1949年新乡县城解放前夕,国民党第四十军为巩固城防,纵兵强行拆房毁屋,所拆木材用于修筑工事,故三台庵也未能幸免,千年古刹毁于一旦,所剩残垣断壁,古柏乱石,一片凄凉景象。自此,沧桑古庵元气大伤。幸赖三个台头多有开明之士,触景生情,扼腕嗟叹,痛惜文物古迹毁于一旦,遂起重建之心。经二十余年努力,三台庵在旧址上得以恢复。新修山门一座,拜殿一座,大殿一座,东西两廊配房数十间,庵貌焕然一新。千百年来,围绕三台庵还有许多传说故事。
竹篮打水
康熙年间,重修三台庵广生祠,合村人扶老携幼,无不竭力而为。施工时正值春旱少雨季节,必须到庵前深井中汲水和泥。因水桶少,水不足用,工匠甚是着急,忽见一老妪用竹篮汲水,且竹篮不漏,众皆效仿。
枣木立柱
咸丰二年(1852年),重修三台庵大殿及东西两廊,庵内主持及修庵领事到周边各村寻找硬木以作廊柱。城南十五里(7.5千米)司马村,孟大户有一枣林被看中,讲明意思,许以钱财,以备采用,主人贵贱不允,看来此事难成。当夜该大户满圈骡马不吃不喝、乱踢乱咬,主人顿悟,连夜到三台庵找到主持,奉以香火跪拜,并献出枣林,满圈骡马遂安然无恙。
饺子变驴粪蛋
民国年间,城内唢呐班老张头(传人为申得贵),曾到三台庵内烧香许愿,有朝一日能有田地若干,不再这样贫苦劳累。每年除夕晚上、初一上午到庵内吹奏,以尽其功,以祈求神灵保佑。果真应验,每逢过年,老张头唢呐班到庵内吹奏成为定例。
忽一年除夕晚上狂风大雪,路不能行,唢呐班未能按常例到庵内演奏。初一五更,老张头一锅饺子煮成驴粪蛋,他猛一惊啥也不说,盖上锅盖叫起徒弟们,就出南门冒雪赶往三台庵。老张头刚出南门,只见一红纱灯引路,道路清晰可辨,赶到庵内天尚末亮。说来也怪,老张头吹奏后回家,揭开锅盖一看,驴粪蛋复变成热腾腾的饺子。
古时三台头
三台头是西台头、中台头、东台头三村的合称,三个村子位居老新乡县城南七市里,新原(新乡—原阳)官道穿村而过,地处黄河故道,土地盐碱,且多风沙。这里旧时涝灾频发,民众困苦,群众在冬、春两季农闲以土法熬制食盐和卤水赚取小钱,以补家用。但盐铁为官府所专卖,民间不得随意生产或买卖。群众偷着熬制,官府常派兵役入村查禁,台头地处官道,交通便利,往往首当其冲,他们入村后强行捣毁盐池,群众与官府斗争,官府也奈何不得。
(地名故事编辑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