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市人大代表王长虹

愿中小学生心理更加“阳光”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书武/文 高志勇/图

  作为市人大代表、河南省精神医学中心负责人、河南省心理援助云平台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长虹时刻关注着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2月10日,参加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他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强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建议》。他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中小学生心理更加‘阳光’。”

  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建设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从成人、职业群体延伸至青少年群体,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

  王长虹说,全国上下着眼未来,已经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明确“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

  一年来,王长虹对新乡市初高中学生的作息时间进行调研分析,发现80%的学生除了上课、晚自习等所占据的时间外,留给孩子的时间只有8个小时左右,真正用于睡眠的时间只有六七个小时左右,与这个年龄段的睡眠需要平均8个小时左右,相差一两个小时。

  学生睡眠时间的不足,使大部分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整日昏昏沉沉,头脑不清晰,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出现失眠、烦躁、无趣、过度思虑等问题,长此下去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将越来越高。

  2024年,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团队对新乡市中学生焦虑、抑郁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调研,采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新乡市中学生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的检出率为22.41%和19.96%,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为6.68%。

  基于我市学生当前心理健康现状,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推进情况,王长虹提出如下建议:我市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作息时间安排,发挥全流程闭环工作模式特色;依托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发挥学校、家庭及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联动作用,构建区域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筛查和诊治网。

  对于具体的做法,王长虹建议我市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更加适合孩子的特点,开发以艺术、体育运动为载体的系统心理课程,加强美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实践,推动我市青少年更加健康成长。

  王长虹建议利用河南省心理援助云平台、心理援助热线,实现“绿色”通道及线上服务,为学校、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信任的援助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