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市人大代表董国强
为民代言显担当 法治护航践初心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京元功
从法庭到会场,从案卷到建议,董国强以专业为笔、以初心为墨,书写了一名人大代表的履职答卷。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法治力量与民生温度的深度交融,更感受到了“代表”二字背后的重量。
“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分沉甸甸的责任。”面对记者,市人大代表、河南瀛汉律师事务所主任董国强语气坚定。作为一名连任多届的“老代表”,他始终以“双岗建功”为使命,既在司法领域深耕专业,又在履职中倾听民声、破解难题。近年来,他提交的20余份建议直击社会治理痛点,推动多项民生问题解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深刻内涵。
翻开董国强的履职档案,“精准务实”是关键词。2023年,他提出的《关于加速推进新乡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的建议》被纳入全市产业规划;针对商事审判中“裁判尺度不一”“调解运用不足”等问题,他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商事审判质效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建议》,市中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新乡两级法院商事审判质效得到不断提升,并推动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典型案例公布机制和调解常态化制度;2024年,他连续提交打击“拒执犯罪”建议,推动公检法联动,形成执行合力,为破解“执行难”开出法治“良方”。
“群众关心什么,代表就该关注什么。”董国强坦言。从优化南太行旅游配套设施到提升行政效率,从规范物业管理到支持乡村振兴,他的建议始终紧扣发展大局与民生关切。在市人大常委会的重点督办下,他提出的《关于创新宣传推广南太行旅游的建议》已促成景区智慧导览系统落地,游客满意度显著提升。
作为一名律师代表,董国强善用专业优势为履职“加码”。在监司委任职期间,他牵头梳理司法监督难点,提出的“执破融合盘活低效资产”“审慎运用法治手段护航民企”等建议,成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金点子”。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他更显责任担当。2021年新乡特大洪灾期间,他组织编印《抗洪救灾法律资料汇编》,为受灾企业提供法律“急救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参与编纂《依法防控疫情政策汇编》,助力企业规避风险。“法律不仅是武器,更是社会的‘稳定器’。”他说。
“代表履职不能只停留在会场,要走进群众心里。”董国强常年带领团队深入社区,开展“普法摆摊”“法律扫街”活动。在卫辉市64个村,他免费担任“村居法律顾问”,调解纠纷百余起;在红旗区法律援助中心,他安排律师轮值,为农民工、老年人提供法律帮扶。
董国强认为很多矛盾源于法律意识淡薄,为此,他自费购置民法典等送至乡村,并举办讲座普及法律知识。村民纷纷感慨道:“以前觉得‘打官司’遥不可及,现在家门口就有律师答疑!”
谈及未来,董国强目光炯炯地说:“‘双岗建功’没有终点。”他计划围绕“老旧小区改造”“低效资产盘活”等议题深入调研,同时推动“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落地。“路虽远,行则将至。只要群众需要,我的履职脚步就不会停歇。”董国强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