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小知识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侵袭1岁~7岁的儿童。患儿通常突然发热,体温可达39°C甚至更高,可伴有头痛、腹痛、肌痛等全身不适症状。咽峡部会出现灰白色疱疹,直径1毫米~2毫米,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会形成黄色溃疡,由于咽喉疼痛,患儿往往会出现流涎、拒食、哭闹不安等表现,严重影响进食和睡眠。病程一般在一周左右,发热通常会持续2天~4天,之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口腔疱疹和溃疡也会慢慢愈合。
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传播和呼吸道传播。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容易快速传播。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若被病毒污染,其他孩子接触后就可能被感染;患儿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也会使周围孩子吸入病毒而患病。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若体温低于38.5°C,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若体温超过38.5°C,则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针对咽喉疼痛,可让患儿吃一些温凉、软糯的食物,减少对咽喉的刺激,也可使用一些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的喷雾剂喷喉,缓解局部症状。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对孩子的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在疾病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降低感染风险,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闫思涵)